精论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会实践是个系统工程
  @徐可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须多方良性互动才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多只处于高校倡导阶段,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很多学校未建立起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平台,从而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想法、无门路现象的发生。社会机构与单位,更关注大学生能否带来实际用工方便,而将锻炼大学生能力摆在了次要位置。高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表现等,则不予关心与考核,重形式轻内容,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
实践的事让学生自己定
  @彭磊:在大学上专业课时,总会有人逃课,但选修课一般都会去听。从兴趣出发选的课,更受欢迎。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勤工俭学、实习、创业,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就算假期没有社会实践要求,也不意味着学生会荒废时光。大学应开放包容,理当扮演建议引导的角色。创造优越的社会实践环境,打通事前铺垫、中途扶助、结尾善后的关节,才是真正需要的。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实践、什么时候参加,应让大学生自己来做决定。
实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郑三运:选修则意味着可选与可不选。而暑期社会实践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必要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要引导学生转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己要提前规划好实践项目与过程,结束后搞好实践报告总结;另外,要倡导实践单位积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平台,注重培养不走过场。
让学生找到兴趣切入点
  @孙金英:要想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高校可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详细计划、划拨专项经费、配备指导老师,确保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活动的形式也应丰富多样,可以开展社会调查、人物寻访、专题调研、社会服务、支农支教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切入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