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照,高级中医养生师,山东广播电视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立照,高级中医养生师,山东广播电视台《养生》栏目制片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山东省青联委员。《食品与健康》、《长寿》等杂志专栏科普作者。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卫生保健新闻工作,发表了三千多篇卫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和电视专题,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生活服务类节目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十佳制片人、中国卫生好新闻一等奖。
  《易经》养生:
养生先养气

  和《易经》很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就是“气”。《易经》认为“气”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人活一口“气”
  《易经》中有非常著名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最早的混沌原始之气,是构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人是由“气”化成的,由此来解答生命的起源。这个气就是宇宙的运动,宇宙运动以后就产生了这个气,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我们再看“易“字,“易”在甲古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它由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组成,由此可知它是宇宙天体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宇宙天体运动。最早的人类就是由气慢慢演化成各种各样的物质,最后演化到人,然后男女交媾,阴阳合德产生人。
  肾精之气是先天而来、与生俱来的。它不像空气、水谷之气通过后天的呼吸、饮食而得来的。这种气和精有密切的关系,它对于人体来说就像个火种,所以要节约使用,这个气你要用完了,那么你的肾阳就会稀,命门就会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将熄灭。所以,关于肾精的这个气,我们一定要保养。
保养身体元气的吞津功
  《易经》告诉我们很多古人的养生方法,凝聚着我们祖先的养生智慧,其中,最简便且最有用的当数吞津功。吞津是什么意思呢?《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它说:“天地和气,命之曰人”就是人是受天地这个气来养生的。
  吞下舌头下边的津液,每天数十次,就可以养生长寿。很多人感觉奇怪,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中医上讲,这个舌头下面的液体是肾液分泌的,吞下去可以养肾、助消化、抗癌、增加抵抗力,就可以长寿。
保养身体之气的呼吸法
  我们养生要调动皮肤,怎么调动呢?《山海经》里记载这么一个故事,有一种动物,它不吃不喝,也不吸气,不食不寐,还长生。那这个的养生启示是什么呢?就是身体的呼吸之法。这个养生方法后来就在道家得到了发展。飞雁的呼吸它是用肺的,它是心肺扩张。所以十禽戏里面,第二个就是做扩胸,做飞翔状,像有翅膀一样飞翔。我们把这种叫做大雁功或者仙鹤功。
  第二种呼吸方式就是小青蛙的腹式呼吸。我们看小青蛙在呼吸的时候肚子一膨一松,像个皮球嘭咚嘭咚的,这是腹式呼吸。第三种功就是龟吸功,乌龟要怎样呼吸,它没有肋间肌和肋间骨,只有头颈和肚子相结合,就只能做胸式加腹式的呼吸。它这个功有一个好处就是肚子也动了,胸部也动了,心脑血管也动了,所以乌龟不得脑梗,所以它的寿命最长。另外,充足的睡眠是气血恢复的最好方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