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增多,童小军建议政府和社会联手应对
有条件的学校可配社工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红光 
实习生 付晓晓 董兴生    

  “留守儿童问题,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国家、政府和社会到底能做些什么?”一开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就抛出了一堆问题。
  童小军直言不讳:“如今的中国,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的一大悲剧。”
  童小军说,在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背后,一定是家庭、学校出了问题。”她的观点赢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认可。她说,家庭亲子依恋关系的缺失,亲情的无奈割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
  童小军认为,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就是家庭,“我特别反对寄宿制集中养育孩子的方式。”她指出,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从国家监护的角度,要监督和支持家庭履行监护职责,完善国家监护的托底机制。国家监测监督父母,做好家访、摸底调查和服务,支持性、补救性政策服务要到位,替代性政策与服务也要紧跟。
  童小军说,“留守儿童问题我们理应关注,但也不应该被放大,我认为,解决了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就会解决。”她建议,外出务工的家长要多和孩子联系,频率高些,也尽量规律些,方式、内容也要有意识地丰富些。
  “学校、社会和政府要联手,建立社区儿童保护体系,推进制度的建设,是解决儿童问题的根本。”在童小军看来,建立社区儿童保护体系是目前我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尝试。
  她所带的团队正在参与国家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和干预,“学校除了配心理教师,有条件的话,还应该配社工,社区也要配备专门的社工,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发现问题按规定上报,有问题一定要干预。”
  “我们也在尝试把学校教师、儿科医生、儿童补习班教师和警察等纳入社工范畴。”童小军补充说,建立社区儿童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动根本制度的实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