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当自强,更需要阳光
2014年08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小微企业成长样本调查》这组策划报道已经结束,但对这些正在萌芽、发展中的小微企业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工商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小微企业迎来了井喷式增长,但大浪淘沙,如何提高成活率才是改革成效的真正体现。
本报记者 任磊磊
◎小微企业当自强,不能指望等靠要
这组报道中,记者采访了经营电子商务的郭磊,为小微企业找“财路”的李长征,经营互联信息工程的赵伟,经营体育产业的周玉丽,从事教育科技的孙金玲,为注册企业跑腿的王卫卫……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创业,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说,小微企业就像襁褓中的孩子一样,如果环境有利,它们会成长得很快,如果环境恶劣,一大部分企业会很快夭折。小微企业在快速成长中,面临着五缺——缺技术、缺订单、缺融资、缺人才,而且缺转型的经验和能力,这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但小微企业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等靠要”,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小微企业有自己的优势:船小好掉头,在面对风险或机遇时,小微企业能快速做出决策。部分小微企业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核心产品,这都是他们有力的竞争砝码。而且因为人员不多,沟通成本较低,不需要繁琐、冗长的商讨。
王征说,小微企业应当克服自身松散、朝令夕改的短板。在发展中,要抱团取暖,和同行业、同水平的小微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同时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借用民间组织的凝聚力,达到1+1>2的效果。
◎引入民间机构,破解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资金的短缺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以银行、信用社为主的金融机构手里握着大量的钱,却到不了小微企业手里。
王征认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如果小微企业发展得不好,全民经济也会受到影响。今后几年,小微企业贷款将呈现几何式增长,以银行、信用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当摒弃老观念。
同时,政府应当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信息不透明,有些小微企业会计信息不规范、不充分,有的缺乏信用记录,很难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如果能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那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生态环境将大为改善。
另外,政府可适当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门槛。这也是以李长征这样从事第三方金融业务的小微企业所乐见的。
◎小微企业需阳光,配套政策要跟上
国家放宽了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对于小微企业是个利好消息。但是配套政策跟不上,小微企业创业仍然受到各种条条框框限制,难以真正体现改革的成效。例如食品行业需要食药监局、卫生局、消防达标;办培训学校,需要教育部门或劳动部门审批;注册商标又受到审批时间过长的困扰……
“就像跑步跨栏一样,不能让他们跨过一栏,还有一栏。他们的体力和热情也都有限啊!”李克强总理在与济南小微企业座谈时,也深切地提出:“我真的很担心,这些创业者尽管拿到了营业执照,却还被其他的‘证’卡住,一样没办法真正运营,继续被捆住手脚。”
目前,山东省已经启动了前置审批手续的清理工作。省工商局要求,10月底前编制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向社会公布,提供便民服务。同时,严格控制新设前置审批。除国家新设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外,省内不再新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