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人工河富裕一个村
2014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夏津的一个偏远农村,村东头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河,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全乡男女青壮年齐上阵,奋战一个冬天,开挖出来的一条人工河。那时我在念小学,小河就在学校的附近,目睹了人们挖河时的情景,社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热火朝天劳动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自从有了这条小河,每年春天干旱季节,滔滔黄河水经过几次提升分流,就源源不断流淌过来。我们村的几千亩沙土地和盐碱地,经过平整改良后全都变成了水浇地。过去种小麦,由于干旱缺水,亩产只有百十斤,甚至几十斤,有的还不够麦种。变成水浇地后,亩产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达到近千斤。当时,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也较早用上了高压电,白天用电浇地,晚上照明。家家户户用电灯,街上有路灯,到处亮堂堂的,周围村里的许多村民都很羡慕,有的邻村村民为了使自己的姑娘能够用上电灯、吃上白面馒头,争着托媒人把姑娘嫁到我们村来,当时我们村的村民都有一种自豪感。
  村东头这条小河还与我当时就读中学前的一条小河相连,每年夏天到了雨季,河水就上涨。到了秋冬季节,随着雨水减少,河水就下降,浅的地方就干枯了,露出了河底,深的地方还存有一尺多深的积水,里面生长着草鱼、鲫鱼、鲤鱼、鲇鱼等,大的有两三斤重。这时,正是人们捞鱼的好时机。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去凑凑热闹,摸几条小鱼回家。有一次,我抓了一条几两重的小草鱼回家,父亲见了很是高兴,特意给我做了“红烧鱼”,这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算是“奢侈品”了,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像过年一样。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村东头这条小河经过几次清淤整修,现在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不仅灌溉村里几千亩的良田,也为我的少年时代带来许多的乐趣,儿时的情景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夏津 宋振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