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
邓小平崂山行
2014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邓小平当年视察崂山资料片。
     “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应该照原样加以修复,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邓小平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1979年7月26日晚10时,邓小平乘坐的专列由上海驶进青岛。对于青岛人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夏日的青岛风景如画,景色秀丽宜人,彰显出避暑胜地的特色。置身于风景美丽的青岛,邓小平多次触景生情,谈及旅游事业的发展问题。

   ■“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邓小平并不陌生:1957年夏,邓小平曾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来青,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
  1979年是中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第二个年头。作为旅游胜地的崂山,也刚刚对游客开放,景区基础设施和条件很不完善,公路没有整修,崎岖不平,汽车行驶颠簸得很厉害,非常不安全。
  7月30日上午7时30分,邓小平从驻地山海关路出发,乘坐中型空调面包车前往崂山视察。车队行至石老人海边时,邓小平下车观看这里的景色。他说:“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而且是进山的必经之路吧?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邓小平这番话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一直影响着崂山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崂山旅游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岛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清代以前,进出崂山的道路非常稀少,几乎处于原始状态。山间道路更是崎岖难行。在上世纪70年代末,崂山对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来说还是一个“世外桃源”。因为交通不便,开着吉普车进崂山都要花上两个多小时,而且路面坑坑洼洼,车辆行驶在山路上非常危险。为了贯彻小平同志的指示,从上世纪80年代,崂山公路开始不断修缮。
  8时30分,邓小平一行来到太清宫。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把专门挑选出的导游曲沛敬(时任青岛市园林局副局长)介绍给邓小平。邓小平面带微笑,曲沛敬则激动地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向邓小平问好,表示欢迎。接着,曲佩敬就开始履行他的导游职责:先陪同小平同志去临时设置的接待室(“三清殿”东院)休息。当路过“三官殿”院西便门时,小平对这里的黄杨树很感兴趣,便停下来欣赏。曲佩敬开始介绍,当说到“这种树长得很慢,长到现在这么高大约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木质细而坚硬……”时,小平同志指着树说道:“这种木头可以刻图章。”在场的同志都对小平同志广博的知识敬佩不已。
 ■邓小平用四川话称赞:“真美呀,真美!”
  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崂山太清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长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珍稀树木。在这里,邓小平着重欣赏了奇特的“一石二花三古木”。
  “一石”即位于太清宫院后高约一米半、宽约四米的清代康有为的石刻。1923年6月,65岁的康有为与朋友游览太清宫,即兴挥毫泼墨,在四张宣纸上赋诗一首:“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青绿山水图,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诗篇的起首气势恢宏,将崂山寓意为天上的碧芙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崂山的赞美之情。邓小平对此处兴趣很浓,观看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也是他在太清宫所有游览景点中观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他反复看了几遍,嘴里轻声念着,仿佛完全被康有为的书法、诗情所陶醉了。最后他说:“这的确是康有为的真迹。”
  “二花”为耐冬和玉兰。在崂山几座著名的道观里都植有耐冬,其中太清宫的“绛雪”因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更为出名。在观音殿前,生长着一株玉兰,高达8米,树冠如盖,因清代蒲松龄以此树为原型,创作了聊斋故事中的《香玉》,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三古木”为汉柏、唐榆、宋银杏。太清宫三皇殿院内的古树“汉柏”为汉代张廉夫手植,此树已有2000多岁高龄,高15米,胸径1.3米,在粗大的树干中,一棵碗口粗的凌霄寄生树身,盘绕而上,直到树顶,又名曰“汉柏盘龙”。每年春季粉红色的凌霄花开满树冠,汉柏的苍翠,凌霄的艳丽融为一体,堪称一绝。当时正是凌霄花盛开的季节,邓小平一直站在树下仰面观看,并指示说:“这个地方很好,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目前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还没修好。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随后邓小平来到枝繁叶茂的龙头榆树下。他对其冠幅之大、树龄之长深感惊奇。龙头榆相传为唐代道长李哲玄所植,故又名“唐榆”,因其树干斜逸而出,虬曲如龙,俗名“龙头榆”。高达18米,胸径足足有1.3米,葱郁茂盛,生长健旺。其形态奇特,树龄之长,堪称崂山名树之珍品。这时天气虽然炎热,但树下却是一片清凉天地,令人心旷神怡。邓小平禁不住用四川话啧啧称赞:“真美呀,真美!”
  太清宫的古银杏相传植于宋代,生长得非常茂盛。邓小平在银杏树下小憩,并叫女儿邓林为他的外孙女以银杏树为背景拍照。最后,小平同志要和所有陪同人员在此合影留念。这时在屋里的工作人员也出来了,有几百人一齐鼓掌,向小平同志问好,小平同志则向他们频频招手。闪光灯频频在闪,记录了历史珍贵的瞬间。
  邓小平在视察崂山时关于崂山旅游的设想引起当时山东省、青岛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崂山对外开放、发展旅游的先声。1982年11月8日,崂山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从此崂山开始真正走出封闭,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崂山风景区成为了青岛旅游业的风向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