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永远的追忆
2014年08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今天的青岛,因啤酒节、世博会已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然而,1979年,就在人们对发展旅游、对外开放等观念还感到陌生之时,邓小平在青岛特意踏上了去著名风景区崂山的路。据一位“老青岛”分析,1979年邓小平来到青岛,没去工业基地,没考察老城区,而是直奔崂山,他去看什么?本期“人文齐鲁”刊登的《邓小平崂山行》一文,就为我们揭开了35年前这段崂山行背后的特殊含义。
  1979年,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多数人对于旅游还是懵懵懂懂,崂山风景区也没有怎么进行开发,“上世纪70年代末,崂山对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来说还是一个‘世外桃源’。路面坑坑洼洼,开吉普车进崂山要花上两个多小时,车辆行驶在山路上非常危险。”因此邓小平在游览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崂山应该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邓小平离开青岛后的十几年里,青岛整修了“崂山之路”。现在 ,“崂山之路”宛如一条黑色的巨龙,嵌在海与山之间。谁也无法否认,青岛旅游产业的兴盛亦是起于这位睿智老人高瞻远瞩的点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纪念节点虽然已过,但我们对于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怀念和追忆当是永远的。
  喜欢香港电影的影迷,都绕不开其中的一个主流——警匪片。据说香港的警匪片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跟香港电影史同步发展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偷烧鸭》就是一部有警匪片雏形的作品,1909年出品。而我直到编辑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陶遵臣撰写的《1922年,港警从威海卫招募“鲁警”》一文,才知道一部香港警察史,咱威海卫人书就了举足轻重的篇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威海卫籍警察是英国殖民政策调整的产物。香港与威海卫“同病相怜”,共同的命运让这两个位居中国南北要害位置的港口城市,拥有了太多相似的历史特质:它们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又分别被中国收回;它们的城市文化中或多或少残留着一些英式文化的痕迹,很多散发着浓郁异域风情的城区、街道和建筑,就是当年那段抹不掉的岁月载体。而香港威海卫警察是香港警队成立初期从山东威海卫招募的警察人员,其数量曾长期占到香港警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被视为警队中坚。想想看,在香港那高楼林立的街巷中,山东大汉也曾上演过惊心动魄的追凶故事,在那片粤语充斥的热土上,北方男儿携眷落地生根,必定有不少儿女情长的情节上演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