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公开入法关键要让人看懂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将预算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明确写入法律,可以称得上是预算法20年来首次大修最大的亮点之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预算和决算都是客观存在的,在面临向社会公开时并不存在太多技术上的困难。
  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阻力来自于各地各部门内部尤其是行政首长的意愿。遮遮掩掩也好,欲盖弥彰也罢,总归是担心人们从中看出更多的问题。带着这样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心态去行事,预算公开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拿“三公”经费来说,实际上在预算当中可以找到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内容,只不过预算管理中的科目与公众普遍理解的“三公”经费有一定差距,需要再找一些细目进行核算才能够得到相关数据。出现这样理解上的偏差,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确系专业范畴内的问题,就请自行揣摩吧。
  预算公开入法要确保让人看懂,否则就会失去意义。在纳入政府采购、举债等方面的内容之后,所公开的信息势必会更加专业、复杂。在人们看不懂有疑问时,还需要设立其他的申诉渠道,比如提请司法审查。总而言之,决不能让已经写入法律的预算公开还继续掺杂着文字技巧、数字游戏,损害法治的威信。(摘自《法制日报》,作者杜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