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官来去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过去一周里,山西因为数名省委常委的相继落马,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一系列人事变动的高潮,则非省委书记的更迭莫属。
  □崔滨
   
  新华社发布的一则任免消息通知显示,62岁的袁纯清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取而代之的是小他一岁的原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
  这未必是袁纯清想要的新起点,在凤凰网当日下午火速出炉的“晋官四年”专题里,“再造一个新山西”作为袁纯清空降山西后的最大愿景被反复提及。而时政关注者们,则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1日凌晨发布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之三:权力就是责任 责任就要担当》中,读出了“再造山西”戛然而止的味道。
  “党委、纪委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是支持不支持的问题。”“其实就一句话,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党委书记的事,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你的责任。”
  联想到山西晋能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山西焦煤集团原董事长白培中等此前已被调查的当地商界大佬,财新传媒用反问的方式点出两个场域间的关联:“近年来全国罕见的山西政商地震背后,是晋官真的难当,还是政商间缠夹不清的特色政治生态所致?”
  素喜从法制视角观察政治生态的财经网用一篇评论给出了回答:煤炭作为政府手中掌控的自然资源,为山西官商的结合提供了丰饶的土壤。以煤炭为核心资源的山西资源型经济,以权力和资本联姻为标志,两者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官商高度一体化的山西帮,他们互帮互助,形成了一个高调的财富帝国和一个盘根错节的地方权力王朝。
  这种状态的存在也引起了央媒的警惕。在人民网那篇流传甚广的《山西官场震荡带来三点警示》中,“千万别心存侥幸,中央已下定决心”、“为官千万别想发财,政商交往应有道”“‘圈子化’泛滥会毁了政治生态”等措辞强硬的语句比比皆是,直指山西政商畸形生态的症结,像是为袁纯清的“再造山西”之难痛切省察。
  而新华社的评论则着眼于为新官出谋划策,“调整意味着转折,教训用好了就是财富。要把这次调整作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转折点。从山西面临的情况看,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希望山西省委新的领导班子在反腐败问题上更加旗帜鲜明,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这也是公众对王儒林履新山西的期待,在各家媒体对这位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的介绍中,他主政吉林高度重视反腐制度建设,此轮反腐风暴中吉林尚无高官被查,成为被反复引用的信息。
  不过,对于山西来说,反腐只是“刮骨疗毒”中的刮骨阶段,至于疗效如何主要看机制有无根本改变。正如新华社指出的,资源领域往往是腐败的重灾区,当权力支配资源又不受制约时,腐败必定大行其道。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资源配置在阳光下运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