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全新培养模式受认可
七年一体化贯通培育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成才路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珍梅
  读3年中职,通过考核后直升本科。从去年开始,青岛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高校“3+4”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今年试点的中职学校和高校均扩容。“3+4”并非中职、本科的简单衔接,“贯通”才是“3+4”的核心。因此,七年一体化贯通培养,旨在培育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全新培养模式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3+4”分段培养受学生追捧
  2013年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作为首批“3+4”试点学校,开通了前三年在该校中专会计专业就读,后四年在青岛科技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就读的中职直升本科培养模式。试点第一年,学校收获了可喜的招生结果。学校以最低录取分556分(普高录取线530分)录取了48名优秀的青岛考生,其中还包括两个575.5分的高分考生。
  经过一年的实践试点,全新培养方式越发得到考生和家长认可。考生报考热情持续发酵。
  2014年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华夏职教中心“3+4”面向全省招生,共录取42人,其中青岛考生18人,最高分591.5分,最低分超控制线40分。
“3+4”非简单衔接“贯通”才是其核心
  华夏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吴章鑫介绍,“3+4”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也不是简单提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教育,更不是中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贯通”才是“3+4”的核心。在试点过程中,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会明确定位、发挥办学特色,从七年一体化培养的角度来规划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和岗位实训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试点的“3+4”会计专业就有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为“卓越财务经理培养工程”。为此,学校在与青岛科技大学的多次对接、交流和研讨论证后,联合制定了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分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内容。评价主体也由原来的以教师为单一主体拓展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组间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多元主体。承担“3+4”教学任务的为高水平教师队伍。
  今年,学校还将组织文化课教师到普通高中听课学习,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多角度、多层面创新“3+4”教学管理。
学业与职业发展双丰收
  学生党钰是华夏职教中心2013级“3+4”会计专业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她体会到了“3+4”分段培养的利好。
  党钰说,她感觉“3+4”在教学标准的执行上与普通高中差别不是很大,但有普高所没有的专业培训和宽裕的课余时间。他们可以利用和支配这些机会和时间自主练习技能,参加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丰富课外知识,进行社会实践。
  相对普高学生所承担的巨大升学压力,“3+4”的同学们可以相对轻松,自由地度过高中时光,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培养模式在保证我们未来学业上升的同时,还使我们根据所学专业提早确定人生发展目标。对我们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技能培养很有帮助。”党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