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技能 锻造职场“达人”
岛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初中提不起学习兴趣,考入中专后却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努力学习之后,成绩晋升班级第一,并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拿奖到“手软”,毕业后也成为岗位上的“佼佼者”。这就是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的毕业生李启士。李启士说,他的成功得益于母校的培养。他只是学校众多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确,既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的中职教育,铺筑学生成才路。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曾经的学困生,如今的佼佼者
  今年23岁的李启士是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2005级中专机械制造与控制班学生。毕业后,他就职于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数控车主岗。被单位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职业资格升为高级技师的他,已经是岗位上的“佼佼者”。不过,说起今日的成功,李启士毫不犹豫地说:感谢学校的培养。
  上中专之前,李启士学习兴趣一般,成绩也不突出。但是来到轻工学校以后,他对数控产生了很大兴趣。学习成绩大幅提升,第二学期晋升全班第一名并获得一等奖学金。
  不仅在读书期间,即便走向工作岗位,李启士在各类含金量很高的技能大赛中,获得的大奖,数不胜数。
有知识有技能,学子感恩母校的培养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学校。不但让我学到专业知识,还培养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李启士说,在学校学习期间,他深切感受到,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将来发展能力的培养。
  学校采取冠名班培养、现代学徒制、生产性实训等校企合作方式,使企业文化渗透进日常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在实习生中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手册,班主任老师、实习就业指导老师一直不间断地关注和指导,让毕业生始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力量。
职教培养模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在山轻工校领导看来,李启士是学校众多优秀毕业生的一个代表。青岛市职业教育秉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则始终坚持与企业和行业开展密切合作,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如现代学徒制、生产性实训、企业冠名班培养等,促使学生从单纯的学校学习过渡到企业学习、终身学习。学校较早开设了三二连读大专,最早试点“3+4”,致力于构建从中职到本科的学习体系。在学生培养中,学校既强调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潜力,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