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山花般绽放
莱芜市陈毅中学孟锦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3年9月,我被派往茶业口镇汪洋中学交流执教一年。孩子们如山花一般绽放的生命,让我感慨不已。第一节课,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学生,看惯了城里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教室,我以为还有孩子没回来,靠近门口的孩子跟我说,老师,人已经全了。
  39个人的班额,让我着实吃了一惊。越来越多的孩子跟着父母去了城里,39个人的班,也是这里人数算得上多的班级了。
  难熬的冬季,
学生的手被冻得通红

  教室的后面整齐地排放着孩子们的脸盆和暖瓶。这里的开水供应是有时间限制的,孩子们每天只有两次取水的时间。早课结束后,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男孩女孩自然分开站在操场上,说笑着等着班里的同学从水房提来整桶的热水,然后灌进自己的暖瓶,操场上空很快就弥漫上一大团一大团的水蒸汽,让人看了心里也弥漫起说不出来的温暖。
  学校没有餐厅,孩子们买来饭菜,干脆就在教室里吃了,宿舍床位很挤,老师们对卫生要求严格,不如直接在教室里吃了。新的校区还没建成,唯一的宿舍楼刚被鉴定为危房,孩子们被立即迁出,安置在了学校的平房里。
  学生的宿舍里几乎不锁门,连办公室也是,却从没听说过丢东西的事情发生,偶尔会将手机落在蓄水池旁边,等不多久,一定会有人给你送回来。
  听这里的老师说,这里的冬天是个很难熬的季节。大家开玩笑地说,在这里取暖基本靠打球了。你不能想象孩子们是如何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冬天的。我曾经问过一个小女孩晚上睡觉冷吗?她说,怎么不冷,老师,有时冻得睡不着,我们就两个人合被窝睡。宿舍的双层床全是紧挨着的,大家挤挤也能相互取暖。尽管每个孩子都有一副手套,我还是能看出,班里绝大多数孩子的手,都冻得红肿红肿的。
学生的笑脸,
灿烂如山间绽放的野花

  孩子们平时上课除了读课文,其他时候不讲普通话,说是不习惯,真有几个同学,先说家乡话,然后再翻译成普通话,不然就说不出来。我跟他们开玩笑说,要习惯着将自己的发音“调到中央一频道”,大家哈哈一笑,倒也很用心,一个月后,课堂上就听不到家乡话了。再一个月后,班里的刘娇就跟着我去参加了区里市里演讲比赛,她说,老师,我还是第一次走出学校去参加比赛呢,二等奖的成绩让她很兴奋,校长亲自颁发了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励,引来掌声一长串。
  运动会上,隔壁班的小伙子得了冠军,跑来问我,老师,我厉害吧。我说厉害,还要加油,我原来的学生是市纪录保持者,争取超过他。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哪这么容易,你们的学生都是喝牛奶长大的,我们可是吃咸菜长大的,说完,又转身撒丫子跑了。
  孩子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来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板着面孔说教,毫无生气。“来,老师给你们读自己的‘作文’,我的生活和我的情感,都在文字里了。”这是段漫长的,却让人惊喜的岁月。等到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已经是五彩斑斓的了,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尝试着也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诉诸笔端。
  高旭说,自己有个弟弟,妈妈说要她要照看弟弟,曾经差一点上不成学,是她哭求后又沉默了很久才换来了上学的机会。她说,她现在的梦想是做个翻译家。
  刘娇说,爸妈在淄博打工,她开始寄居在亲戚家,后来决定回家,一个人住,晚上害怕的时候,就给爸妈打电话直到睡着。
  刘洋说,爸爸常年在内蒙打工,偶尔回来还常出去喝酒,有一次竟把他锁在外面很久。但他不恨他。
  芳芳说,我自己会做衣服,将来也要做个服装设计师。
  李心雨说,她家里种了好多樱桃树,爸爸照看它们比对自己还好。
  ……
  透过这些鲜活的文字,我看到他们的生命,如山花般绽放,真美!

  乡村支教手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