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场选秀梦
越喧嚣 越寂寞
2014年09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魏新丽 实习生 张俊其  
  从2004年,第一届并没有唱响的《超级女声》开始,中国启动了选秀元年。
  按理说有过排山倒海的狂热,就应该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眷恋,但十年选秀,落下的是各归各位的寂寞。
  狂热。2005年,超女决赛前夕,选“笔笔”还是选“春春”的讨论一夜间发酵起来。大多数成年人一头雾水,只知道这是一场席卷全国的青春热浪。济南泉城广场打起了拉票的横幅,声势浩大,而在众多市民的印象里,只有当年申奥成功时才见过这种疯狂的占领。一名媒体女编辑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抨击李宇春的稿子,转天就被“玉米”们找上门,给她送来了李宇春的大海报和CD。他们态度友好地对这位女编辑说:“我们不怪你,你先了解李宇春这个人,就会改变看法的。”然后,女编辑惊呆了。
  这是2005年夏天发生的事情。第二届超女,带来了狂风暴雨般的热情和山呼海啸的响应。每个人都可以参赛,每个人都可以投票。明星之路一下子与草根来了个亲密接触。
  全民海选引发史无前例的全民狂欢,李宇春甚至成为选秀文化的符号。她顶着逆袭的光环招摇过市,成为一个成功学的诱饵。
  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们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搭上选秀这艘巨轮,追逐造星运动掀起的巨浪狂潮。
  随后,快男,我型我秀,好男儿,一批批的草根明星制造节目上路。只是他们的星火熄灭像点燃时一样迅速,李宇春一样的成功却再难复制。
  今年7月份,记者一位去北京看孙燕姿演唱会的朋友,在工体门外的一个报刊亭旁,碰到了师洋。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选秀明星,和几个朋友闲聊着等待演唱会开场,没有人上前搭讪。
  师洋是2006年东方卫视《我型我秀》的人气冠军,以出格的表演走红。但他此后星途坎坷,惨淡时甚至传出要靠粉丝救济的新闻。现在,他已不混娱乐圈,在淘宝上开一家卖护肤品的网店,每周定时去YY跟粉丝聊天视频。
  但更多曾经怀揣梦想的草根,还不如师洋。十年,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并变化多端,但05超女的火热再未出现。
  十年后的《中国好声音》里,已经很少见真正绿葱葱的草根,大多选手都有丰富的选秀经历,甚至已经出过唱片,“选秀回锅肉”炒了好几年。
  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里,毛泽少被称作是选秀钉子户,据网友爆料,她2009年参加《快乐女声》,获石家庄赛区十强;2010年,参加第一届《花儿朵朵》,位列全国十强;随后又参加《中国梦之声》。
  毛泽少改了名字,并自称是一名网店模特。在好声音的舞台上,她选择了一首李宇春的《下个路口见》。这是第一次有人唱选秀歌手的歌曲来参加选秀,似乎是一个宣言:李宇春的喧嚣虽过,剩下的人并不甘心。
  “大家把愿望投射到选秀上,形成一种一夜成名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始终是幻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公众越来越看破草根造星的假象,心态也越来越平稳。更多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仅仅是以一个标准的观众身份,有些熟悉有些漠然地看着荧屏里的一切。
  草根或假草根们继续在圈里玩着拼着,观众们继续观着乐着。十年过后,没人再相信什么“娱乐式民主”,当年的海选只是一时尝鲜,荧屏上早已恢复了评委和选手的正常模式,只是上了一层“导师-学生”的温情外衣。
  喧嚣过后归于寂寞的还有“文化人”。
  十年前,超女被发酵成一场社会文化事件。大众文化的狂欢,草根的逆袭之路,中国式民主的试水——一时间,选秀本身被赋予了太多社会意义,甚至成为严肃的学术话题。
  200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选秀:庄严的嬉戏》的书中,作者将选秀看作是一场经济秀、文化秀和政治秀。
  但在选秀十年后,其作者之一袁光锋,已经不愿用政治的观点去套选秀。“无论大众民主方式,还是专业人士主导的方式,都是娱乐的模式,不能贴上太高的标签。不同阶段选秀形式不一样,可能是大众审美的变化,也可能是受众需求,国外节目的引进,政策改变等等,我们难以预料它的轨迹。”
  “娱乐就是娱乐。”张颐武也很简单地表述:“娱乐业和政治关注并不是同一个层面,前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现在,大家不热衷于讨论选秀之外的意义,更愿意就选秀本身讨论选秀。看看热闹,八八黑幕,这也挺好。
  十年一觉选秀梦,喧嚣过后尘埃落定,大家发现,草根还是草根,看客还是看客。
  娱乐也只是娱乐。
  十年选秀路,山东又是什么样子呢?
  最近,“飞人”刘翔新婚,妻子葛天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她曾经参加山东某选秀节目的照片被记者扒出。浓重的乡土气,很难与她跟刘翔合照时的清丽脱俗相联系。于是有网友讨论,是她本来土,还是山东选秀映衬了她的土?
  抱着孩子的观众席,隐隐约约闪现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广告牌,喊了几句口号,主持人终于从打开的背景板中走出。穿着闪亮的马甲,一抹斜刘海懒散地搭在眼前,像是刚从乡村理发店走出来的城乡接合部的青年。选手的演出服是那种可以在任何草台班子里找到的镶金边的款式,这是2011年山东一档选秀节目的现场,结束之后,永远披着绿色军大衣的朱之文成了山东的红人,也成为山东“土”文化的象征。
  “评委们像是刚刚从饭馆里出来,脸上都写着满足与疲倦。他们的穿着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有的像是胡同里杂货店的老板,有的则穿的像个基层科室里的小干部……”网友说,山东的选秀节目,总是充满surprise。
  对于选秀,杨菲(化名)早已不陌生。从2005年参加济南“手机宝贝”选秀开始,从选美到选才艺,从北方到南方,杨菲已经参加了一个遍。“我型我秀”十强的成绩,让她在圈中小有名气。前年,从上海北京打拼回来的杨菲,被邀请参加山东一档新的选秀节目,站在台上的她,惊叹于摄像、舞台这些设备的更新,已经与之前大不一样,并不比一些热衷于选秀节目的大城市落后。然而当她满心欢喜看录像时,却有些失望。熟悉圈内的杨菲说,这档节目的投资,绝不比其他风头正劲的选秀节目少,但都用在了硬件了,观念和技术没有走出去。“影楼里最好的相机,并不是都能拍出最好的片子。”
  “大衣哥,草帽姐!”说起山东的选秀,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冯炜脱口而出。他觉得也可以把“土”看成是山东的一大特色。“山东人历来敦厚、本分、质朴,相对应的就是实在的外表。”冯炜说,山东农业发达,辽阔的土地注定出现大嗓门。可是虽然是山东特色,却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山东大学研究文化现象的哲学教授马广海说,山东选秀的“土”,实质是人的本分造成创新的不足。“还是应该走出去,打造出多样性。”
导师的奖励,老板的诱饵
  《中国好声音》公认最好看的部分是盲选,因为这里有两个最大的悬念:导师选哪个学员和学员选哪个导师。
  有选择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策略。
  第三季,汪峰稳坐钓鱼台,话不多,但是作为四位导师中唯一一位摇滚歌手,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竞争力。
  重返好声音的杨坤,激情仍在。没有了32场演唱会的噱头,这次他打起了感情牌。“你不选我我会伤心的。”“你来我们队里就是扛大旗的。”他甚至拿出了好声音的实物标志,亲自送到学员手中。
  初来乍到的小哥齐秦,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大竞争力,因此,他最常使用的技巧是告诉学员:“我是第一个为你转身的。”
  那英,华语乐坛大姐大,好声音第一季冠军导师,她的抢人花样层出不穷:攀老乡关系,提议一起开店,强调自己的性别,甚至言语上撒娇、“威胁”。其实这些都是过眼浮云,那英背后的人脉吸引力,不需要说出来。
  这就是导师的奖励策略。“第一个为你转身”,这句话体现导师的赏识度,如果你被这句话吸引了,你这人或许重视导师的精神奖励,看重导师的认可度。如果你被杨坤的苦情吸引,没准你是一个重感情的实诚人。冲着汪峰去的,其实不只是被所谓梦想吸引,更是早就明确了职业发展道路。至于头也不回奔着那英去的,只能说,腿够粗,胆够大,够精明。
  这里面,已不仅仅是对音乐的选择,而是对未来职场发展的选择,以及,一场流露于听众面前的性格考验。
  需要警惕的是奖励可能有陷阱。杨坤“来队里就是穆桂英”的承诺,一共说了四次,不知道一个队伍里是不是需要四个“穆桂英”,只能说这是一个喜欢许诺的老板。作为职业发展奖励,杨坤第一季后的32场演唱会,并没有掀起太大水花。那英嚷着要做模特,还要把学员的淘宝店合成一个,一看就是噱头。
  因此,学员得小心,这些承诺可能缩水,甚至不会实现。导师的人品、信誉、以往学员的经历,都需要仔细考量。
  就像你攥着一张选票,听一场政客的演讲,选票投给谁?有人说的比唱的好听,但你不光要听他们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什么。
站对队比什么都重要
  实力是块敲门砖,然而站队也很重要。盲选后的对战是层层淘汰制,因此选择哪位导师,决定着你会走多远。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所以,拿着一手好牌不一定能稳赢。越强的队伍高手越多,越有可能被炮灰。如果本身实力不俗,在弱队反而能一路畅通无阻。是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学员得好好掂量一下。
  第三季,那英队列里的人气歌手毛泽少、周深,汪峰队列里的陈乐基都被无情炮灰。有人在贴吧里给被炮灰的选手抱不平,有网友一阵见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选那英本来就奔着那英人脉去的。当然能不能如他们所愿不得而知,所以你也不必替他们愤慨,要说也只能说他们活该,都是成年人,得对自己选择负责。”
  收益越大,风险越大。导师盲选时抢人是认真的,对战时翻脸不认人也是认真的。社会竞争,弱肉强食,从来没有一团和气。
  站队最悲剧的例子无疑是第二季的赵晗,即使实力超群,也层层溃败。初选汪峰,被虐;第二次选那英,由于歌路不对,也被虐。赵晗在和毅光年、侯磊的PK中高音一骑绝尘,那英却以自己不懂摇滚为由选择了侯磊。现场观众因此提前退场,汪峰也面露不满。有人说侯磊为那英写过歌,并且是那英姐姐那辛公司的签约艺人;也有网友猜测那英此举是为了平衡团队实力,以保住萱萱,虽然事后那英对这些一概不予承认。
  大家都说,如果赵晗进入最赏识他的哈林队列,可能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第二季实施抢人制,被抢的八名学员,在新导师手下无一晋级。这是否说明,在新队伍里他们无法成为导师的自己人?
  蛮干苦干比不过巧干,站对了队伍,突围之路也就完成了一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