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砸的“三句半”
2014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德润

  上世纪70年代初,正处在“文革”时期,那时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非常贫乏,但讲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的风气却很浓。尤其是农村,在田间劳动休息时,大家还要学习一段报纸,背诵《毛主席语录》,如谁家里能有台收音机,不知会惹来多少人艳羡的眼神。到了冬天农闲季节,村民多自发在晚上点煤油灯组织排练节目,然后串村演出。而那次演砸“三句半”的场景至今仍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清晰回忆起那次演出,我都忍俊不禁,难以忘怀。
  记得那年是腊月二十二日晚上,村里经过紧张排练,终于要登台演出了。村民冒着寒冷天气,拿着凳子、马扎等早早来到由木头临时搭建的舞台,高悬耀眼的气灯似乎给整个舞台带来丝丝暖意。舞台上演员忙着化妆、对词,演奏乐器的相互对弦,舞台下小孩儿吵闹声、大人说笑声和呛人的旱烟味儿混杂一起。拉开幕后,先演了开场舞蹈、乐器演奏、吕剧《园丁之歌》等曲目,为提高演出效果,将三句半作为压轴戏安排在了最后。
  待演三句半的四个人一上台,观众热情极高,掌声欢迎,很多人翘首观看,竖耳细听,就怕漏掉笑点。锣鼓响过,第一人说:毛主席著作手中拿。第二人接上:社员人人都爱它。第三人:真不差。第四人:对啊。锣鼓响后,再来第二遍,不知是受观众高涨的热情还是耀眼的灯光影响,第一人一下子忘词了,稍愣神后,他干脆编吧,第一人:毛主席著作还是手中拿。第二人只好接上:社员确实都爱它。第三人:还不差。最后:是啊。可第三遍时,第一人还是没想起台词,又编:毛主席著作反正是手中拿。第二人也只好顺着说吧:社员就是都爱它。第三人:是不差。第四人听后,火气腾地上来了,心想,这是咋回事,他压不住自己的愤怒,当场说道:滚蛋去吧。四人悻悻退场,观众这个乐啊,很多人当场笑得直不起腰来。这次三句半演出的情况,大家乐此不疲讲了好多年。
  岁月悠悠,一晃四十年过去。现在,人们在家里、手机上就能上网、床上也能看电视。很多编排的节目也向精品、专业化发展,村里自发编排并演出节目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以前真实、原生态的演出和大家集中观看的情景,却留在了记忆之中,社会的进步或许会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更多的思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