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4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枣庄东沙河龙头桥畔,竖立着一座纪念碑亭,碑亭石柱两侧用钢劲的笔法书写着“詈日寇亲人饮恨归天去,强中华铁甲摧枯动天地。”这看似简单的20个字,却蕴含着69年之后,枣庄市市中区东龙头、南龙头、北龙头3个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抗战期间被日寇杀害22位同胞的祭奠。(《齐鲁晚报》9月3日报道)
  建碑亭铭记“龙头惨案”,这无疑是对全体市民进行的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令人欣慰。警钟长鸣的本意就是要让全体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纪念先辈,勿忘国耻”。我们的先辈曾经遭受的苦难与耻辱,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枣庄东沙河龙头桥畔的纪念碑亭,将成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但现实也让我们看到其中不和谐的一面,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这样有着深远爱国教育意义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有些历史遗址甚至遭到破坏,人们对过去屈辱历史的记忆渐渐淡化。
  历史不容忘记,遗址不可复制。政府和每一位有良知的市民都应该尽快加入到保护队伍中来,采取必要措施将各种有关抗战的遗址变成牢记历史的教科书。“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何毁弃抗战遗址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这背叛的不仅仅是我们逝去的先辈,还有中国人的良心,民族的尊严。
  枣庄东沙河龙头桥畔的“龙头惨案”纪念碑亭的修建,重新唤起了我们对那段血雨腥风的屈辱岁月的记忆,缅怀先辈的同时,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庄利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