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舍”的智慧
2014年10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常强           

  人生如剪纸,懂得取舍才能缔造完美。
  身在俗世中的我们,为了名与利,往往只会做人生的加法和乘法,鲜能做到拿捏有度,进退有方。我们常问幸福在哪里,以为付出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幸福就越多。其实人生的面向有两个,一个是“取”,一个是“舍”。只求前者,会盲目会疲惫;只求后者,会迷失会空虚。
  人生没有局外人,却有局外心。出世者,常能修炼一颗局外心,成就自我,也帮助他人找寻内心的安顿处。出世哲学尽管不反对精进有为,却也提醒人们要懂得“舍”的时机与价值。
  今年初夏的一天,经前期约访,终于在北京龙泉寺见到了当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大和尚。通过与学诚法师交流,我感悟颇多。
  人在俗世会有许多欲望,学诚法师开示:对于一切欲望和冲动,要学会理智,一切随缘,以平常心待之。他转述了自己刚刚剃度时,圆拙长老讲给他的哲理故事:
  “过年,丛林中有分橘子的习惯,当库头的把橘子称好,分成一堆一堆,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为什么呢?你如果存心挑大的,那是贪利;如果你存心挑小一点的,那是贪名。有人客客气气,为得好名;有人任何时候不吃亏,是贪心在作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顺其自然,不刻意,不做作,舍弃追逐的欲望。
  出世者的可贵和高贵,通常在于拥有俯视人世的立场和境界。我们要学着适时放空自己,跳出名利等世俗的藩篱反观自照。谈及生命境界的提升,学诚法师给出的方便法门是“戒定慧”三学:“戒学”使人适当地自我节制和约束感官的情绪,“定学”使人克服欲望并回归内心的平静,“慧学”使人内在的智慧之光自然流露。
  他还谈了对信仰和幸福的理解。在我看来,这些都包含“舍”的智慧。
  他认为,“信仰”是对世间真、善、美的信赖与渴慕,是人类生命力的源泉,是善之根、爱之壤、行之足。他说:“我们相信一个很有德行的老师,或者父母给了我们深深的爱,我们一直铭记在心中,成为生命之根、心灵之源,对他们人格的崇敬也就成为一种信仰。”
  我们常说,幸福不在于得到得多,而在于计较得少。对于幸福,学诚法师的看法是:“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更多的是看他能否从物欲中解脱出来。”之后,他再次强调“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命将充满幸福。”
  事实上,感恩就是一种给予的精神,一种回报的态度,一种乐观积极的“舍”。我们生在俗世,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取舍,生命的境界才会提升,人生的功德才会圆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