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特定秘密保护法》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3年12月6日,安倍政府不顾在野党和民众的强烈反对,在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强行表决通过了旨在严惩泄露国家机密行为的《特定秘密保护法》(《保密法》)。
  根据这一法律,与外交、国防、反恐、反间谍相关的敏感信息都可以界定为“特定秘密”,内阁大臣等政府部门主管官员可以决定哪些是特定秘密。
  当时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8%的调查对象对《保密法》感到忧虑,82.3%的人则要求修改或废除这一法律。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说,公布《保密法》运用标准将使这项法律更加合理应用。他对媒体记者说,政府将尽力消除公众对这一法律的顾虑。
  表面看,《保密法》旨在强化内阁对军事、外交等国家机密事项的管理,加大对公务员泄密的惩罚力度。但在深层次,这项立法既是安倍对日本安保政策进行“大手术”的重要环节,更是安倍个人进一步集权的工具,为安倍将来在决定日本国家命运的重大事项上独断专行打开了大门。
  安倍政权辩称,《特定秘密保护法》是创设“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日本版“国安会”)运转的配套条件,有了《特定秘密保护法》,美国才会向日本提供更多军事等机密情报。但日本媒体指出,日美同盟框架内原本就存在保密协议。相反,《保密法》通过后,由于诸多可咨决策信息能被随意指定为“特定秘密”,安倍政权极有可能在公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关系日本国家和国民命运的重大事项作出危险判断。
  不少民众还担忧,由政府界定会扩大特定秘密的范围,可能侵犯公众知情权和新闻自由。  综合新华社消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