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舜井”何处有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舜井街舜井旧影。
  舜井街舜井旧影。
   □张世镕
  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以源远流长的舜文化著称。据记载,在济南旧城南门内外有多处纪念古帝虞舜的地方,诸如舜耕山、舜祠、舜井、舜坊等;南门则命名为舜田门。而以舜相称的祠、井、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等胜迹,最早的一批都在千佛山。
  偶游舜井街,发现这里正在兴建规模巨大的超级市场。我曾经多次游览、记述和照相的名泉舜井,却遍寻不见踪影。好歹找到一位干活的工人师傅打听,经指点,得知那舜井隐藏在了高大的施工广告牌后面的建筑群里。因为无法探究,舜井以及井畔的舜园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驻足而立,不禁想起千百年来舜井的兴衰命运。
  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以源远流长的舜文化著称。据记载,在济南旧城南门内外有多处纪念古帝虞舜的地方,诸如舜耕山、舜祠、舜井、舜坊等;南门则命名为舜田门。舜是有虞氏部落长、炎黄联盟首领。据《墨子》、《史记》等古籍记载:“舜耕于历山。”这历山,山在何处?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有人考证,历山就在济南。济南古称历下、历城,都和历山的名称有关。
  在济南,以舜相称的祠、井、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等胜迹,最早的一批都在千佛山。一千四百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下有大穴,谓之舜井。”又据元代于钦《齐乘》所载:“舜庙,在庙山,舜井在此,城外古舜坊,即庙山故道。”可见,舜祠也称舜庙。因此,千佛山还有个庙山的名字。当时的舜坊很有名气,号称“济南府城第二坊”。那么,和舜祠、舜坊并存的舜井,应该说是济南最早的一处舜井。
  济南的第二处舜井,见唐代封演《封氏见闻记》:“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乾元中有魏炎者,于此题诗曰:‘齐州城东舜子郡,邑人虽移井不改。时闻汹汹动绿波,犹谓重华井中在’。”
  千佛山的舜井湮没,济南出现的第三处舜井,又称舜泉,在旧城南门外附近原舜庙内。到了宋代,这处舜井已经成为济南一大名胜。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写作的咏舜井诗,都是指的这处胜迹。相传,苏轼手书他的老师欧阳修一百三十三字长诗《题留齐州舜泉》,“刻石于舜祠”,成为济南的一大文化景观。清代宣统《山东通志》记述了这处舜祠、舜井的存亡情况。苏辙《舜泉诗序》云:“‘城南舜祠有二泉……’其说与郦亭合,以苏辙‘城南’之说证之,古舜泉当在今城南门外”;“舜泉,在北宋之时其源已旋竭旋流,亦见于苏辙诗序,及金、元丧乱,祠宇已为灰烬,泉废不治,渐填瓦砾。”这座舜祠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当地的著名庙宇。据考证,古时候,这处舜井虽然在金代《名泉碑》上列于第二十八位,论起它涌水量之大,能在七十二泉中名列前茅。古人写下不少赞美这处舜井的诗文,如唐代魏炎《咏舜井》:“齐州城东舜子郡,邑人虽移井不改。时而汹涌动绿波,犹谓重华井中在”。宋、金名家的诗文都写到,舜泉对于济南城的重要性。苏辙《舜泉复发》咏有:“奕奕清流旧绕城,早来泉眼亦尘生。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元好问《济南行记》:“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
  济南的第四处舜井,在舜井街以南旧城南门内的舜庙内。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宣统各代的地方志都有记述:“舜泉即舜庙井”;“在南门内”。当时,来此游览的人很多。晚清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就记有:“次日六点钟起,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前清孙点在他的《历下志游》中,还特别赞扬了舜井的泉水“澄涌甘洌”。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舜井进行了整修,曾砌成方形的泉池。可惜在十年动乱期间被填平,泉、庙俱废。
  纪念古帝虞舜的各处舜井,目前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处在泉城路舜井街,位于舜园门外。这处舜井的出名,是由于它地处交通要冲,传闻较广,以及附近居民的饮食生活都离不开这口水井。往日的舜井,前面立着“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龙泉通海渊脉之神”木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王化东《济南名胜古迹辑要》记有这处名泉:“舜泉在南门里舜井街,一名舜井,内有方井一,相传以神木制一蛟。”更带有神话色彩的是,民间传说,井里锁着一条蛟龙。那舜泉的井口直径半米,井口下边一米处,大石板压着几扣手腕粗的铁链,附会着那制伏蛟龙锁在深井的神话。后来,泉畔的变化很大,曾经办过医院,设过学校,如今又兴建了商店。泉水本身也曾有涸有溢,一度填成平地,后又修成井形,恢复了名泉的本来面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