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切饼牛杂汤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烟生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老烟台的丹桂街(天天渔港北侧)有一家专卖“牛下水”的汤锅摊子。“牛下水”又称牛内脏,由于食法各异,味道不同,许多人百吃不厌。
  摊主是蓬莱人,姓李,50岁左右,一脸皱纹写满沧桑。他开的“李记牛杂汤锅”采用精选黄牛内脏,拾掇干干净净的,整块整块与老汤一起放在一口大锅同煮,风味独特,价格便宜,生意很是火爆。据李姓摊主说,在蓬莱老家有锅煮牛肉的老汤,已延续用了四百年了。至于真假,当然无人去查考,但滋味独特确是不争的事实。
  李记牛杂汤大锅露天而设,锅内的“牛下水”拌入茴香、八角、桂皮等香料,在老汤里“咕嘟咕嘟”滚着,不盖锅盖,让它猛炖。肠肚肝肺等内杂顾客随意挑选,选中一块后,摊主用铁钩勾出,吃多少现场切多少,方便随意,放在大砂碗中,撒上葱花、胡椒粉,舀一勺热腾腾老汤一冲,香味随风飘荡,令人馋涎欲滴。
  大锅周围摆着小饭桌、马扎和小矮凳,食客围聚在热气腾腾的大锅旁。摊子上还同时供应菱形烤饼和圆圆的火烧之类的主食,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或站或坐或蹲,大家凑在一起,咬一口烧饼,吃一块牛杂,喝一匙鲜汤,说一些街头趣闻轶事,图的就是同吃同乐的热闹劲儿。
  有趣的是还有另一种食法,烤饼和火烧都搁在牛下水上,半浸在锅里的老汤中有滋有味。有爱吃泡饼的食客,吃时先切饼,再切牛杂,然后浇上勺汤汁,加上葱花、胡椒粉。爱吃辣的再给你泼上一勺辣椒油,又是难得的另一种滋味。
  特别是冬天,观众看完了演出走出剧院,外面北风刺骨,雪花飘飘,骤然感到周身寒彻,手足冰凉,肚中饥饿。来到摊前,让摊主切上烤饼和牛杂,冲上一大砂碗切饼牛杂汤,再多泼一勺辣椒油,好吃不贵,经济实惠。吃罢,顿时额头冒出微汗,通体活络舒坦,浑身暖暖和和。然后一抹嘴,乘着热乎劲儿回家,半路,再吼几声京剧京腔,那滋润乐呵劲儿,真是赛过活神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