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人与锁麟囊
2014年10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陈文念
爱好京剧的戏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京剧传统剧目《锁麟囊》的,但知道这出戏选材于登州人的可能就凤毛麟角了。剧中所表现的两个主要人物薛湘灵和赵守贞,一个仗义疏财,富有爱心;一个知恩不忘,诚心相报。弘扬了人间的真善美,折射出登州人的人性光芒,世代相传,长久不衰。
它是现代著名剧作家翁偶虹专门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创作的新戏,1940年4月29日首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初次面世,就引起剧坛轰动,是民国末年为数不少的京剧新剧目创作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成功之作。在此后的岁月里,《锁麟囊》一直是程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大凡热爱程派艺术的演员和观众,无不对《锁麟囊》耳熟能详。那些优美的唱腔,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后,愈益深入人心。
焦循是清乾嘉时人,他曾在登州为官。此人厌恶官场而迷恋乡野,十余年足迹不入城市,专心致力于著述,有四十余种、三百余卷问世。《锁麟囊》改编是焦循笔记小说《只麈谈》记载的一个行善得报的故事。
登州女主人公薛湘灵是富家独生女儿,出阁路上在春秋亭避雨,偶遇另一乘避雨的轿子,坐着同一天出阁的贫家女儿赵守贞。薛湘灵听贫女在轿内啼哭,想起自己自幼生活在富贵之家,锦衣珍食,不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苦命人,动了恻隐之心,将母亲给她作陪嫁的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与贫女。
六年后,登州遇洪灾,薛湘灵家庭败落,和丈夫、儿子也走散了,便独自辗转来到莱州。这时她正饥肠辘辘,却身无分文,恰遇当地一个姓卢的富户向灾民舍粥,便在奶妈引领下做了这家富户的保姆,侍侯这家的小儿子天麟。一天,天麟不小心把手里玩的球儿扔进了后花园的一座小楼里,薛湘灵便爬上楼去找球,无意中发现桌子上供着一只锁麟囊,仔细一看,正是当初自己在春秋亭送给赵守贞之物。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曾经的富贵之家,从施舍别人而瞬间沦落到亲人失散,贫苦不堪,不禁悲从中来,失声恸哭。此情此景被天麟看在眼里并告诉了母亲赵守贞。原来赵守贞嫁到卢家之后,就是靠着锁麟囊里的珠宝而富贵起来。但她不忘恩人,便在后花园里建起一座楼,把锁麟囊供奉在里面,以表达自己对恩人的感激和挂念之情。赵守贞跟随天麟来到楼上,问明缘由后方知眼前的落魄女人就是当年帮助过自己的恩人,于是立即拿出自己最好的衣服给薛湘灵换上,并把薛湘灵待为上宾,后来又帮她找到了失散的亲人。
翁偶虹是著名戏剧作家,深谙戏曲表现的规律,既能够把浓处做得淡如清茶,更擅长将淡处做得浓如醇酿。《锁麟囊》写主人公薛湘灵的人生遭遇极大变故,须臾之间,从豪富人家撒娇使性的阔小姐,落魄到衣食无着、生计无门的悲惨境地。然而,剧本在这一变故中,用来传达触动主人公内心世界变化的细节,只不过是孩子想要世间本无的绿马。薛湘灵从富贵人家颐指气使、呼斥下人的宠女沦落为仆役,借两家孩子都想要剪一匹绿马,联系在一起,虽然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细节,却折射出贫富易位的强烈对比。《锁麟囊》既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又易于获得普通观众的广泛认同;剧情简单明晰,人物关系与线索一目了然,因此才有极大空间,让人回味不尽。这恰是前人所谓“借琐屑传出苦情”的经典版本,并因此传递出人生大智慧。“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这世上有多少人昧于这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