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惠民,让秸秆变废为宝
2014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波
  随着驳山头、老牛口村子的玉米秸秆在秋收一月后仍“站立”田间现象的出现,秸秆回收利用问题再一次被大家所关注。虽然有专门的财政补贴,可由于诸多原因,这一项利民政策并没有均衡惠民。(《齐鲁晚报》10月29日、30日报道)
  其实,农民秋收之后焚烧秸秆的习惯由来已久,既然感觉没什么利用价值,处理起来又费时费力,不如一烧了之来得痛快。但是,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PM2.5的威力让公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焚烧秸秆的禁令也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遵守。不过,玉米秸秆禁烧只是第一步,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就成了一个困扰农民,更是政府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关于秸秆的回收利用并不是缺乏科学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具体的惠民政策,当下唯独欠缺的就是职能部门的工作力度和服务为民的职责意识。玉米秸秆在秋收一月后仍“站立”田间现象,既给职能部门提了醒,又让我们感到当前任务需要解决的迫切。
  关于科学高效利用秸秆的技术和办法并不少,关键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引导。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让广大农民同样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农民才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相应政府禁烧秸秆的号召。秸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出台更多的惠民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或者为秸秆回收提供更多的方便。只要秸秆方便运出去,有销路,有钱赚,谁还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玉米秸秆挺立田间一个月而无动于衷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