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话的力量
——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
2014年11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PDF版】
◤《随想录》 巴金 著 人民文学出 版社
▼《巴金选集》 巴金 著 四川文艺出 版社
本报记者 吉祥
当我们谈论巴金时,我们在想什么?
11月25日是巴金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如同鲁迅希望人们忘记他,巴金也想被人遗忘,他把骨灰撒入大海便是例证。然而,去世9年之后,巴金依然在被反复言说。
人们在巴金作品研讨会上,讨论他的文学成就,也从摄影展的一张张老照片里,品读这位头发花白的世纪老人爽朗而开心的笑容。在巴金的家乡四川,小学生用向日葵摆出“巴金”的字样,并立下“说真话,做好人”的誓言;而在巴金长期生活的上海,青年作家们朗诵着巴金的文章,纪念这位“五四之子”的文学成就。当然,巴金被谈论最多的,依然是他晚年执着地对“讲真话”的呼吁,这简单的三个字至今依然有着非常强的感召力。
忏悔与反思,巴金履行了一位作家的使命
“文革”后的巴金重新找回了自我,在《随想录》写作之初,他就坚决表示:不写遵命文学。
1978年底,已经75岁高龄的巴金开始动笔。“发现中国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所以他决定用《随想录》这个名字发一组文章,他看到社会上有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陈思和说。在书的总序言里,巴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也不高明。但它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那么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家争鸣’吧。”《随想录》的第一篇文章《谈<望乡>》写于1978年12月1日,半个月之后的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5月,巴金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法国,这是巴金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来到巴黎。巴金研究专家李辉曾说,重返巴黎是晚年巴金与青年巴金之间精神行程的一次连接。巴金将法国大作家卢梭视为自己的老师,后者的《忏悔录》对他影响深远。他曾说:“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在谈及这次重返巴黎时,巴金说:“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的事物,这就是我从法国老师那里受到的教育。”
回国后,巴金继续着《随想录》的写作,评论界也经常将他的文章与《忏悔录》相提并论。晚年巴金延续着从“法国老师”那里继承来的反思精神,一写八年,前后共计四十多万字,巴金的思考越来越深。他呼吁讲真话:“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地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事。”他也批判当初的怯懦:“我怎么忘记了当年的承诺?我怎么远离了自己曾经赞美的人格?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自己的语言?”
在《随想录》(巴金诞辰110周年纪念版)的品读会上,陈思和说,阅读《随想录》一定不能只看它纸面上的东西,一定要了解当年的情况。“巴老是一个跟所有作家都不一样的人。所有的老作家在‘文化大革命’统统被斗,被打倒,被抄家,被侮辱。‘文革’后这批作家恢复名誉了,平反了,又搬到自己家里去了,就知难而退了。这样的作家是占多数的,可以说当时唯独真正履行自己作家使命的就是巴金。”
社会依然需要讲真话,《随想录》并不过时
晚年的巴金受困于帕金森的折磨,写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一次陈思和去看望巴金,巴金告诉他手不会动了,“我写东西,钢笔架到右手上,手放在纸上却动不了,急着要用左手去推右手。”
陈思和在多个场合推荐巴金用手“推出来”的《随想录》,后来他还在研究生课程上讲《随想录》文本细读,整整“读”了一年。他告诉学生,读《随想录》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否则读不出味道。“你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他可能写得非常简单,非常单纯。可是如果你了解里面有很多故事、很多掌故,你就会读出这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陈思和说,巴金把从1978年开始到1986年这一时期思想界的信息、文艺界的信息,通通写进去了。他也不赞成现在一提《随想录》就觉得是反思“文革”,控诉“文革”,“其实我觉得,这本书真正的意义不是反思‘文革’,是对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复杂的时代,他做的一个伟大的记录。”
周立民则担心,很多年轻读者对巴金并不了解,很多人对巴金的认识,都是从教材里得来的非常概念化的空洞印象。陈思和也发现,很多青年人嘲笑巴金,觉得巴金很胆小,活到100岁了,还站在那里说要“讲真话”。“讲真话有什么了不起,幼儿园的小孩子都知道不要撒谎,要讲老实话,对不对?”陈思和反问:“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吗?如果连老实人都做不到,何谈做一个好人呢?从这个角度说,《随想录》的意义远远没有被认识。”
著名作家马识途也在他的新著《百岁拾忆》中记述了一次关于巴金“讲真话”的争论。他说,就在大家赞赏巴老讲真话时,某个报纸却有文章说:巴金提倡说真话,但真话并不等于真理。显然有所指。“巴老曾经说过,他说真话,并不是他说的都是真理,也不要人们以真理来评价他的真话。确实,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要靠实践来最后证明的。真话却是出于一个人的主观的见解,出于自己的肺腑,述之于主观感情的。这种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发自内心的真话,总比那些喧腾一时的假的‘真理’要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A01版:身边
第A02版:重点
第A03版:重点
第A04版:重点
第A05版:身边
第A06版:身边
第A07版:身边
第A08版:身边
第A09版:身边
第A11版:娱体
第A12版:娱体·文化
第A13版:娱体·运动
第A14版:娱体·运动
第A16版:天下
第B01版:世界周刊
第B02版:世界周刊·观点
第B03版:世界周刊·人物
第B04版:世界周刊·纪事
第B05版:青未了
第B06版:青未了·书坊
第B07版:青未了·书坊
第C01版:今日济南
第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3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4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5版:今日济南·都会
第C06版:今日济南·乐活
第J01版:今日烟台
第J02版:今日烟台·抢鲜看
第J03版:今日烟台·城事
第J04版:今日烟台·城事
第J06版:今日烟台·城事
第J07版:今日烟台·速读
第J08版:今日烟台·24小时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