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市民患上盗刷恐惧症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12月22日晚7时20分,张女士突然收到了八九条银行客服短信,显示她的信用卡于当日在POS机上消费累计29.8万元。该卡一直在张女士本人手中,从未丢失,怎么钱被刷走了呢?(12月26日《齐鲁晚报》)
  银行卡屡屡被盗刷,拷问的是金融安全。尽管客户也存在卡被复写、密码不经意泄露等疏漏,但要“隔空”取款,与其说是犯罪分子作案精妙,不如反思银行卡管理方面的漏洞。从目前来看,且不说一些金融磁条卡本身就存在诸多安全缺陷,就自助取款的安全保障、ATM机对假卡的识别性能来讲,也是隐患重重;网上关于“复制一张银行卡2分钟搞定”的技能传授,更是比比皆是……这样的漏洞将造就多少“无辜被盗者”可想而知,又怎会不让公民患上“银行卡被盗刷”恐惧症呢?
  网络信息时代,给银行卡“换芯”升级,从操作层面来讲并不难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责任升级,对银行卡进行规范化管理。银行在提高防伪造和鉴别真伪能力的同时,必须健全“人证一致性”的审查机制,不留管理空白。同时还应通过健全联防机制、快速侦破体系,始终保持对银行卡犯罪的高压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处罚过轻和打击不力,是对涉卡犯罪的纵容。
  为银行卡的安全性兜底,除了要加快技术层面的升级,还需严格履行人卡审核和打击犯罪的责任,只有环环紧扣抓到位,才能弥合可能出现的公民权益断裂层。长远来看,还应通过立法,使储户承担零风险成为银行的强制性义务。否则,“银行卡被盗刷”的恐惧症难消,又有谁敢说,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无辜者”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