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帮奶农过难关政府应适度发力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奶剩”现象引起了市民对乳制品行业的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吉林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鸿认为,个体奶农或者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在面对市场竞争风险时能力欠缺,尤其是应对进口奶的竞争力太弱。“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大对奶农的引导和补贴,但不应过度干涉市场,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
  潘鸿表示,要尽可能减少“倒奶”事件对奶农的伤害,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发力。“‘奶剩’其实早有预兆,如果政府能及时将价格以及市场供求等信息告诉奶农,尽早控制养殖尤其是小户散户养殖规模,就能减少这一现象集中爆发时的损失。”
  潘鸿建议,政府应及时发布价格等信息,提出养殖规模调控等方面的建议,加强对鲜奶等生鲜农产品的农户的引导,确保补贴落实到养殖户。
  记者了解到,目前淄博尚无专门的奶业行业协会。对此潘鸿认为,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对于鲜奶等农产品生产上的作用非常大,应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增强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延长鲜奶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