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作支撑,鼓励农产品“上网”
济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3月1日讯(记者 高雯) 2月28日,记者从济宁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济宁将全力借助信息化力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园区,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并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网络销售,在农业电子商务上下功夫。
  “济宁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济宁市长梅永红说,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开展高效特色农业,以建设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园区,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同时,加快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搞好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对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搭建科技成果引进、携手与创新平台,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科学技术真正变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生产力。
  “圣丰种业创建的‘云农场’,从去年年初开始运作,不到一年的时间,交易额就超过了10亿元,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信息化的力量。”梅永红说,发展现代农业要重点在农业电子商务、智能农业上面下功夫。鼓励农业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店,发展网络销售,引导和规范金乡大蒜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电商与实体流通企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此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突出抓好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追溯管理。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关链接 
上半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87.8%,剩下的12.2%的村庄,基本上都是困难比较大的‘硬骨头’。”梅永红说,工作中,县乡两级要密切配合,探索创新城郊村、园区村和压煤塌陷区确权登记颁证的方法,确地到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加快承包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成员,并加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工作,建立综合性的交易市场,遵循市场化的原则,“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的不要政府包办,究竟选择哪种形式,要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继续搞试点、探索推进。”梅永红说。
  本报记者 高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