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植树热闹一天冷清一年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又到植树节,每年春季植树节前后,都会有一些单位组织人员或居民自发到田间地头,或“荒山野岭”栽种树苗。可在不少地方,植树节种的树成活率并不高。对此,各位剪友议论纷纷。
  种树不见树让人尴尬
  @冯勇:“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状,着实令人尴尬,更值得我们反思。既然劳心费神组织大量人力开展植树活动,就应该尽量提高树苗的成活率。特别是干旱少雨的山坡地,因为缺乏后期的管理,靠天生活,不是被狂风刮得东倒西歪,就是干旱致死。本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青树苗,就因为无人问津而造成成活率很低。
栽树可别图热闹
  @晓慧:现在植树也是图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去。历下区的植树点报名者人满为患,而像平阴等较偏僻的地方,也许更需要植树,很少有人报名植树。植树只图热闹、只图近便可不行。另外,护树与植树是相辅相成的,不一定非到户外植树,护树更可行。用心去呵护身边的大树小树,花花草草,其贡献不一定就逊色于亲手去植树的贡献。
虚拟种树也可行
  @魏青:南京一位大学教授提出了“虚拟种树”的主张,少砍一棵树,就达到了种植一棵树的目的,如果切实改变了浪费树木资源的态度,其实就在现实中完成了虚拟的种树。虚拟种树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节约一张废报纸,循环使用图书,少用餐巾纸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利用新科技,开发新材料,改变目前木材浪费的情况。因此,“虚拟种树”意识更值得提倡。
可引入市场管护机制
  @徐剑锋:造绿之后应完善市场管护机制。植树造林演变成植“数”造“零”,除了少数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外,更大程度上是管护不到位造成的。在这方面,不妨借鉴新加坡的绿化实施种管养分离的经验,通过公开招投标模式,引入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管护,而政府要加强常态监管和动态考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