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打造“大城管”模式
文明之花遍布街头巷尾,解读芝罘区文明城市创建“密码”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琪
通讯员 冬冬 雨浓

  早春三月,一个好消息振奋港城,烟台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一荣誉的取得,是烟台市上下、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每年承担全市90%创建任务的中心城区——芝罘区全体干部群众探索维护文明、自觉践行文明的生动展示。作为老城区,芝罘区同样面临着如基础设施落后、体制机制不畅等文明城市创建的瓶颈问题,如何让文明创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的有力跳板?芝罘走出了一条着眼文明、惠及全民的特色创建之路。
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芝罘区坚持打好“攻坚战”的同时,更打好“持久战”,将测评标准内化为日常工作要求,功夫下在平时,走出了一条科学化、常态化文明创建新道路。
  自2013年以来,芝罘区在全市率先破题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创建办,全面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将全区所有的区域划分为1400多个管理网格,将每个网格的责任措施细化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人,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将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全区考核“大盘子”,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将全国测评体系的所有指标分解成150多项日常检查项目,实行“月检查、季调度、年度考核”,年度考核进行通报排名,有效调动了各层面的工作积极性。
  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芝罘区的实际,将河道水源地治理、乡村文明行动、出租小棚以及僵尸车整治等内容,纳入日常检查,促使长效机制向各个层面和领域拓展延伸。现在文明城市创建在芝罘区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以持续、长效巩固。

让各种城市痼疾无处遁形
  去年,芝罘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起“大城管”模式,打破了之前城市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将规划、建设、公安、工商等34个部门和13个街道(园区)全部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建立起统一协调指挥体系和长效推进机制,让城市管理半径最大化、效能最优化。
  其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交办督办机制,由区领导、社会监督员、城管工作人员、专职督导人员以及第三方公司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建立了多层次、宽覆盖、多渠道的问题发现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全部通过系统派遣到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安排专人现场、限时处置,实行城市管理案件的发现、受理、派遣、监督、核查、绩效评价的“一条龙”办结,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城管委每个月派遣督办的问题就达到1500多条,保证问题处结率达到95%以上。
  此外,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将城管、公安、卫计、文新、环保、商务、市场监督、农发等各执法部门纳入城管联合执法体系,由城管委办公室统一组织联合执法,并在法院设立城市管理巡回法庭,专门负责处理涉及城市管理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在公安成立了城市管理警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安全保障。
  城管委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环境卫生、夜间烧烤、户外广告、僵尸车等16项专项整治活动,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开展城管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奖补,取得较好成效。尤其是去年8月份以来开展的“清洁环境·美化芝罘”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250余处、1.5万立方米。目前排查僵尸车600余辆、清理380辆,收容违规犬、流浪犬700余条。
让文明创建 真正靠民、为民
  芝罘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致力于构建全民参与的无缝隙文明创建大格局。
  组建了由200多名不同层面群众参与的“文明使者监督团”,随时发现提报问题,由区创建办及时分解、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并督促整改,同时向群众反馈整改情况,目前“文明使者”反馈问题的整改率达到90%。
  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所有机关干部在工作之余走进每一户居民家中,广泛宣传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面向全体公众开展“拍陋习·秀文明”随手拍活动,并在有关媒体及区政府网站开设“曝光台”栏目,对外公开举报电话,用群众舆论的力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2000多个重点、难点问题,芝罘区开展了多次集中整治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环境卫生方面,对600多个点位上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农贸市场方面,专门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区商务执法大队,配备人员进行日常执法监管。对工人子女小学、祥和中学、万华小学、烟台五中、二中北校等20多所中小学周边的网吧、KTV、流动摊贩等进行规范、取缔。在全区所有的社区宣传栏、广场电子屏等处,播放24字核心价值观,投放城市公益广告2.3万多平方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