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举报投诉,拨打“12331”
2015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331”是食品药品举报投诉电话,市民在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以及餐饮食品消费中发现产品质量或安全问题等,均可以拨打。该热线自2012年开通,2014年,全市12331系统共接收1842件投诉举报,较2013年增长131.99%。
  以下是市民拨打该热线举报的案例。
制售有毒有害水发产品,5名涉事者被刑拘
  2014年1月23日,市局食药环侦支队在环翠区某街道一举捣毁3处长期利用工业火碱、双氧水、硫酸亚铁加工泡发毛肚(牛百叶)、心管、蹄筋、鸡爪、茄参的“黑作坊”,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当场缴获双氧水(过氧化氢)100升,工业火碱(氢氧化钠)25公斤,硫酸亚铁120包,查扣泡发的有毒有害毛肚(牛百叶)、心管、牛蹄筋、鸡爪、茄参等成品和半成品3余吨。
  经查,自2000年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孙某等人在长达10余年时间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工业火碱、双氧水、硫酸亚铁生产泡发毛肚、心管、蹄筋、鸡爪、茄参等,犯罪嫌疑人长期将这些泡发水产品通过市区摊点和配送销往各餐馆、饭店,从中获利数百万元。
  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法院依法判决。
卖无中文标识韩国冰激凌 涉事超市被罚近7万元
  2014年4月16日,市食药监局接举报,称情威海多家超市内销售外包装无中文标识韩国冰激凌。经检查发现,被举报超市确实存在从事销售外包装无中文标识韩国冰激凌的行为,销售货值金额合计人民币18473.2元,违法所得人民币8515.5元。
  工作人员现场查扣涉案超市销售的所有不合格冰激凌,没收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8515.5元,并处罚款人民币49936元,合计十四家超市共罚没款人民币68679.2元。
销售过期即食海参、鲍鱼 涉事单位被罚2万元
  2014年8月接市民举报市区某商场涉嫌销售篡改生产日期的食品。经查,该单位2014年7月16日向顾客销售的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外包装右下角有两个生产日期,一个为钢印打码,生产日期标注为2013年6月1日,一个为喷墨打码,生产日期标注为2014年6月1日。
  经调查,钢码打印为食品生产厂家出厂时打印日期,属真实生产日期,喷墨打印为销售者私自篡改日期,以上产品共销售22袋,违法收入3800元。最后,该单位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800元,罚款人民币2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