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困住英特尔创始人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在IT史上那个著名的时刻,格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走出门去,先把自己炒掉,然后去动手做存储器以外的业务?”
  春意融融,海风轻拂,出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一众大佬,却在异口同声地诉苦“焦虑”:银行家马蔚华焦虑“互联网宝宝”,地产商潘石屹焦虑“房多多”,连技术大咖张亚勤也焦虑得一天不看手机都心虚。
  就像新浪曹国伟自己说的,“怎么能不焦虑,行业迭代太快了。除了焦虑当下的竞争,更焦虑的是看不清未来会有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技术手段和使用习惯把我们现在的东西颠覆了。”
  撇开这一幕回到20年前,1985年的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如今的电脑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两位创始人高登·摩尔和安迪·格罗夫,要比亚洲论坛上的这群患了“商界焦虑症”的,更加困坐愁城。
  “白天,这里是一个压力锅。晚上,我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回忆当年,安迪·格罗夫写道。略微将回望的目光放远,你就知道格罗夫此言不虚。
  上世纪70年代,在电脑产业方兴未艾的时代,由于英特尔公司在存储芯片领域内的率先发力,使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近乎100%。
  如今,每个电脑硬件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计算机硬件性能每18个月增强一倍,价格下降一半的“摩尔定律”,就出自高登·摩尔之手。英特尔当年的辉煌,由此可见一斑。
  但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心里也就越焦虑。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突然异军突起,他们凭借后发优势,以超大的投入和惊人的高效,迅速地用低廉的价格吞噬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
  到1985年,英特尔的存储器销量断崖式下跌,产品严重积压,资金周转近于失灵,公司危机深重。后有日本公司不断蚕食,前方商业计算机向个人电脑过渡的趋势未明。那时的格罗夫,焦虑两字已然远远无法概括他的抓狂了。
  随后,就是IT史上那个著名的时刻。那一年秋天,格罗夫走进公司董事长兼CEO摩尔的办公室问:“如果此时有一位新总裁来掌管公司,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把我们炒掉,然后放弃存储器业务。”
  格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走出门去,先把自己炒掉,然后去动手做存储器以外的业务。”
  再以后的,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一段“灯,等灯等灯”的旋律后,“英特尔,微处理器”。在格罗夫和摩尔勇敢地断臂求生后,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开启了另一段芯片处理器的光辉岁月。
  事后,安迪·格罗夫感慨,“作为经理人,我们憎恶变化,尤其是这些改变将我们卷入其中的时候。因为那些变化就像阴云笼罩天空,你需要不停观察才能知道它到底会不会雷电骤雨,所以,你不得不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处理一切事物。”
  但越是这样,乌云之下焦虑的决策者们越需要直面压力,而且深入痛苦,去感受变化的方向。当后来的追随者们不断回味安迪·格罗夫当年走出门去的勇气时,他们或许忽略了格罗夫身体内的另一种特质,那就是勇气的来源还是在于实力。只有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为依托,才有可能战胜我们经常说起的市场变化、竞争对手、大企业病等等。
  哦,对了,这里讲的“走出门去”的故事,都来自安迪·格罗夫的自述《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当你困在焦虑之中无法摆脱时,不妨试试让自己变得偏执与勇敢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的平均打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