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市民服药时随意增减疗程
齐鲁晚报大篷车走进张店商东社区,主讲合理用药常识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12日讯(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刘长瑜) “每年4月份,气温在整体上升的过程有不少波动,这也是该季节多发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很多市民都存在自我医疗不合理的倾向,不能对症下药。”11日,齐鲁晚报大篷车走进张店商东社区,在为居民送去免费体检的同时,普及了合理用药常识。
  “很多人认为感冒是小病,喜欢自作主张用药,可往往导致感冒长时间不愈。有门诊医生指出,很多人在感冒后为图方便,就近买来一些清热解毒的感冒药服用。但感冒也有多种类型,如不对症用药,则适得其反。”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姜宁说。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此前中国科协发布的一份调查,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我国非处方药协会统计发现,七成人自我药疗不合理。”姜宁表示,自我治疗的不合理从阅读药品说明书方面也能看出,据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不能正确阅读的比例高达85%。
  比如有市民认为非处方药毒性小,基本不看说明书。“虽然是药三分毒,一般比较普遍的药,只要是以前曾经吃过,基本不怎么看说明书。”商东社区居民李峰(化名)说。针对此种认识,漱玉平民工作人员姜宁介绍说,非处方药最初也都是处方药,随着这些药使用的时间延长,就会把一些相对安全,相对临床使用时间长的药转化成非处方药。“但安全只是相对来说,比如退烧药,市面上的感冒药90%都有这个成分。倘若你在发烧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流鼻涕、咳嗽等,在不看说明书或者医嘱的情况下,同时吃几种药便容易造成用药过量。”
  “无论大病小病,只要是用药便应当树立一种科学谨慎的态度,千万不能因为药物造成了二次伤害或者延迟治疗。”姜宁向市民建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