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达12%以上,不良反应率是成人两倍
给孩子喂药慎用混合饮料送服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做体检。  本报记者 刘光斌 摄
     本报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刘长瑜

  在长期的小病治疗习惯中,不仅用药存在不合理,重视输液等治疗方式也是种错误的观念。而儿童用药领域,不合理用药率达12%-32%。很多家长的喂药方式存在着出现副作用的隐患。

滥用输液治疗 易致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然而在中国,打针输液成为人们求得迅速见效的治疗方式,因而被过度使用。”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贾丽介绍说。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死亡人数在39万以上,95%的市民不知道滥用输液和不安全注射的危害。“输液的确有见效快的作用,但是长期输液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引起急性心衰。”贾丽说,输液不同于口服药物,它直接进入静脉,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口服给药,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口服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贾丽说,很多市民都应当认识到,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一般当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呼吸障碍或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时,才建议进行输液。倘若市民没有医生的首肯,千万不可在普通小诊所内进行输液治疗。”贾丽表示。

7岁以下聋儿中3成由药物过量造成
  在安全用药方面,儿童疾病治疗领域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比如将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用药不见效,会自己加大剂量。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儿童不合理用药。”孙振海介绍说,最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还表现为担心副作用,症状消失就停药;根据经验给小孩用药;不遵守医嘱用药等。“据权威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率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儿童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
  “比如有的家长因为给孩子喂药困难,就将药混着果汁或者牛奶喂孩子,这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复杂,和药物有可能发生作用形成沉淀,影响效果。”孙振海介绍说,比如服用止泻药时便不能饮用牛奶,牛奶不仅会降低止泻效果,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孙振海介绍说,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例如,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