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挥手间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居所一览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蒋介石夫妇住了26年的士林官邸。
   □许志杰
  蒋介石离开内地的那天是1949年12月10日,从此一别,海天两隔。飞抵台湾的第一件事,蒋介石和宋美龄就是寻找“新窝”。仓皇出离内地,虽然蒋介石早有退避台湾的打算,毕竟台湾不是内地,能够供蒋介石夫妇选择的居所其实不是很多。
  位于台北近郊阳明山下的草山行馆,是蒋介石夫妇到台湾后选择的第一处居所。日本人曾经占据台湾半个世纪,在这里留下大量日式建筑,草山行馆便是其中之一。1920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要到台湾访问,为了迎接这位后来的昭和天皇,日本殖民者建造了草山行馆。裕仁到达台湾之后,因为受到当地民众的反对,不敢久留,在草山行馆躲避了两个小时就狼狈离去。1945年日本战败,草山行馆作为温泉别墅供游人使用,直到被蒋介石选中作为“总统官邸”。其实,草山行馆作为蒋介石夫妇的居所,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的3月31日,他们便迁入台北中山北路五段的“士林官邸”。虽然草山行馆不再叫做“总统官邸”,但依然是蒋介石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在此接见政客、决策会晤、盛夏避暑。草山行馆还是备用“官邸”,专供蒋介石使用。1975年蒋介石病逝,草山行馆随即被冷落数十年,直到2002年底台北市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委员会才将它列为历史建筑,并命名为“草山行馆”予以重点保护。经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重新规划,草山行馆被赋予全新内容,打造成为艺术家创作园区,免费为艺术家提供短期居住和创作场所。
  然而,一场发生在深夜的大火将草山行馆付之一炬,只留下一堵红砖墙和蒋介石的铜雕塑像。台北市文管部门经过四年的修复,将草山行馆修旧如旧,馆复原样。再造后的草山行馆,集人文、艺术、自然、生态、环境于一体,成为台湾最为美丽的艺文沙龙。
  蒋介石夫妇从草山行馆搬到士林官邸,一住就是26年。蒋介石病逝后,宋美龄离开中国台湾旅居美国,士林官邸顿时失去昔日的车水马龙和戒备森严,成为一座寂寞的空房子。1996年春天,也就是蒋介石逝世21年之后,官邸外花园首度对公众开放,吸引大量台湾民众前来观赏。2005年士林官邸正式定为“国定”古迹,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保护。现在这里是台北最富人气的参观景点之一,尤其是开放内地游客赴台游之后,参观的人数急剧上升。士林官邸需要购票参观,每天购买门票和进入参观的游客总是长队连连,景象十分壮观。
  在台湾民众眼里,士林官邸是可望不可即的神秘之地,当时四周建筑限高,官邸周边保留了一大片绿地。穿过长长的椰子树林大道,透过绿色大门,可见那幢墨绿色二层小楼,这就是士林官邸。低调的色彩、朴实的外观与椰树、草坪、花圃融为一体,不知者难以看出这里的与众不同。我曾经两次参观士林官邸,印象最深的,一是蒋介石对其母亲的思念,慈云亭是蒋介石为了怀念母亲王太夫人而修建的,而蒋家人聚会的小客厅正中壁炉上方,也悬挂着王太夫人的大幅照片;二是宋美龄的专属画室,从陈设布置的画案、笔墨纸砚以及宋美龄的画作真迹,可以看出这位大家闺秀、政坛风云人物的绘画天分和高雅的审美格调。宋美龄喜好画画,在她居住过的几个行馆中都设有专属画室,留有非常精美的画作,成为很多美术爱好者参观、临摹的范本。据说,现在宋美龄的绘画作品在拍卖市场时有出现,价格不菲,而且都是抢手货,似乎从没有流拍过。
  作为台湾地区的“第一家庭”,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居所当然不只草山行馆和士林官邸,仅是被台湾行政当局文化主管部门确认的居所,就有10处之多。如位于嘉义县阿里山景区内的“阿里山贵宾馆”,是蒋介石每年避寿的最佳私密所在。每到蒋介石或宋美龄生日,总有很多人登门祝寿,为了避寿,他们二人经常选择一处躲避起来,阿里山贵宾馆是其中一地。除此还有南投县日月潭畔的“涵碧楼”和“碧湖蒋中正行馆”,桃园县脚板山下的“复兴宾馆”,台中市武陵农场内的“武陵行馆”和梨山村的“梨山宾馆”,阳明山下的“阳明书屋”。这些都不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长久居所,只是遇有什么大事和时间节点,作为临时行馆,住上几天。真正称得上“官邸”的其实就是“士林官邸”,这里记录了蒋介石、宋美龄的生活点滴,现今又是台湾地区最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尤其受到内地游客的青睐。
  蒋介石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的意愿将其葬在了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畔。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与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十分相似,蒋介石为了寄托自己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将这里命名为“慈湖”。慈湖或许不是蒋介石魂牵梦绕的溪口老家,却是其聊慰乡愁之地。如此“直把他乡作故乡”的惆怅与遗憾,始终是那一时代的死生哀愁。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对很多人眼中最和谐的“政治夫妻”,去世后却天各一方。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她被安葬在纽约上州的芬克里夫墓园。墓碑上用英文镌刻着:“蒋介石总统夫人——宋美龄”。葬在这座墓园中的还有宋美龄的胞兄宋子文、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等。
  蒋介石统治台湾近30年,岛内遍地都是蒋介石的痕迹,仅以“中正”命名的路全台就有190多条,一个屏东县“中正”路就多达24条。当然这个数字比起“中山”路尚稍逊一筹,毕竟,“孙中山”是蒋介石挂在嘴上的“国父”。另外还有“中正大学”,各式各样的蒋介石雕像更是遍布台湾城乡,几乎每一所大学、中学、小学都有他的塑像。蒋介石亲笔题写的仁、义、礼、智、信更是每一所中、小学必挂的“校训”。近些年,在极少数“台独”分子的鼓噪下,蒋介石痕迹屡遭冲击。首先是1980年建成开放的“中正纪念堂”,经历了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更名风波。“中正纪念堂”被改称“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牌楼上的“大中至正”改为“自由广场”。虽然国民党马英九执政之后将其改回,但由此刮起的“去蒋”风并未停止,屡有蒋介石雕像被推倒或遭涂鸦的事情发生。
  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名字将被永久载入史册。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同样应该保存下去,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那段历史应该得到的尊重。
  (本文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知名专栏作者,出版作品多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