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间,老朱工作证的样式变了又变。
老朱仔细检查钢轨上有无变形与裂缝,这样的动作每隔几十米就要进行一次。
老朱行进在自己的巡道路线上。
文/片 本报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刘国栋
1983年朱峰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日照,成为了日照港的一名工人,转眼间30多年过去,他依然坚守在巡道工的工作岗位上。而今年,身为特殊工种的老朱即将面临退休。谈到即将要到来的退休生活,他好像挺高兴但又有点高兴不起来。高兴的是忙了半辈子啦,终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休息,去做那些想做却没有做的事。高兴不起来的是,对自己要退休这个事情还有些不能接受,对自己奉献了30多年的工作还有些放不下。
老朱爱好广泛,他喜欢侍弄花草,喜欢羽毛球,连年轻人喜欢的手机网游老朱都会去尝试一下。从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到头发开始花白的中年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不止是皱纹,更多的是时间积淀出的豁达和开朗。
初见老朱,他桌子上的破旧金属水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记者,这个杯子也已经陪伴了他30年,每次巡道都会带着它,因为工作时会难免有磕碰,如今杯子已经伤痕累累,这次退休他决定杯子也一起“退休”。
老朱是日照港铁路运输公司工务段的一名巡道工。巡道工说白了就是巡视检查铁路线路的工人。老朱用不了一年就能穿坏一双牛皮胶底的工作鞋。他所在铁路场区有20多公里铁路线路,无论寒冬还是盛夏他每天都要拿着巡道锤背着工具包按照线路图巡视一遍。按照一年260个工作日计算,一年要走5200公里,30年间走过的就是15万多公里,这个距离可以绕地球四圈。这个听起来需要跟伟大壮举相联系的数据,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上。老朱在同事眼中是出了名的认真负责,巡道工每天的工作绝不是走走这么简单,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的随时可能呼啸而来的列车,看的是随处都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老朱的眼睛已经有些花了,读书看报都需要老花镜,可到了巡道的时候,五六米开外一眼就可以看到钢轨上的一条很小的裂缝,老朱把这绝活戏称为是“条件反射”。
就要退休了,老朱对于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还没有很周全的规划,他看着手中的扳手与钢轨上的螺丝告诉记者:“干了一辈子巡道工,觉得这俩老伙计和自己很像,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把认真这根弦常拧紧,也需要甘愿做一颗螺丝钉,忍受轨道上的平凡”。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工作的这三十年,他所在的场区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这跟老朱日复一日的巡视检查,年复一年地小补小修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工作中老朱不仅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他还把这些本领传授给了他人,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仅有四名铁路线路工技师,其中有两名是老朱的徒弟。
日照港开港开放的30年也正是老朱辛勤付出的30年,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老朱”,才构筑起了这最年轻的亿吨大港基石。五一国际劳动节就要来了,让我们对即将要退休的普通老师傅们致敬,并且把这种伟大的普通发扬和传承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