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货物熏蒸团队
与毒气为伴,大蒜出境更安全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熏蒸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高雯
通讯员 张忠
远销海外的大蒜、草柳编等制品,出境前都要经过熏蒸处理。作为大蒜出口大市,济宁市每年约有26万吨熏蒸量。济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支十人的熏蒸团队,便承担下了这一重任。
与毒气打交道,步步谨慎
4月27日上午一早,熏蒸检疫人员聚集在办公室里,等待分配检疫任务。小黑板上标注着一天的熏蒸任务“金乡、鱼台……”需要熏蒸的产品多在县区、乡镇,检疫人员每天都要兵分多路奔波在县区间。
熏蒸检疫是份特殊的工种,每天都要与剧毒气体打交道,所以每个环节都必须仔细谨慎。从事熏蒸工作十几年的李同民,对操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熏蒸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密闭环境内,用剧毒气体将农产品、木制品中的害虫、幼虫杀死。”
需要先选择远离人群的空旷地带,用专业篷布将货物紧密盖住。检疫人员戴上防毒面具、操作气罐,将剧毒气体通过管道注入帐内。理论描述看似简单,但实操中每个细节都关乎人身安全,时刻检验是否出现漏气、检疫完成后科学放气……与剧毒气体打交道,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产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十余年的熏蒸检疫操作中,他们团队从未出现过一次检疫事故。
最忙酷暑天,昼夜连轴转
济宁是大蒜出口大市,熏蒸量最大的也当属大蒜。每年7、8月份新蒜出口时,熏蒸人员每天都要干到凌晨,甚至昼夜不停。新蒜出口旺季正是盛夏酷暑,熏蒸人员套着密不透风的防毒面具,戴着胶皮防护手套,还没开始操作就已经汗如雨下,连轴不停的工作下来,衣服都湿透了。
“大蒜集中出口时,我们分两个班倒班。”一线检验多年的王相秋说,熏蒸报检量集中,为了不耽误企业的出口计划,他们分两个班组连轴检验,一个班熏蒸一天一夜后,另一个班组去接替。在他看来,相比几年前人手紧张时,这样的工作节奏并不辛苦。早几年检验人员紧缺时,每到出口旺季,王相秋每天都是后半夜干完活,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就得再继续。
随着各国对产品质量把控愈加严格,对入境食品有熏蒸需求的国家也逐渐增加,仅大蒜这一个制品,去年就有40多个国家要求熏蒸。去年一年他们完成了熏蒸量26万吨,主要有大蒜及其制品、木制品、草柳编制品等,这其中,大蒜及其制品占到总处理量的9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