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水上
2015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锐
张波人物画作品赏读
  张波 1971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画院画师。结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写意人物工作室。200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龄工作室;2011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任惠中工作室。
  人物画自古就负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使命。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画家眼中的现实不带上画家心中的烙印。六朝四大画论家之首的顾恺之在人物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传神写照”“以神写形”,确认“神”是人物(画)的内在生命本体,一幅人物画必须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而不拘泥于外在形貌,方是一幅成功的美的人物画。据《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郎有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长康即顾恺之,其人物画并不重形似,而且不惜破坏原始形貌,以“益三毛”来表现对象内在的神韵“识具”,可见,对于人物绘画,其美的来源在“神”而非“形”。这一传统在张波的画面中得到了极好发扬。他笔下的藏民形象是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藏民形象的合体。尤其是画中的儿童形象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儿童的眼神,本应是烂漫舒展的。而作品中所展现的却是与孩童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也许这眼神象征着藏民们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无法忘却,和对恒久信念的不懈追求。这眼神又和张波的眼神何其相似。这可能就是张波的“画他人”,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看,张波兄画自己的理想境界时渗入了古人的情怀。而他关注现实生活时却又加入了自己的判断。这两点相反相成圆融在张波的水墨人物世界中。
  风在变,水流也各不相同。如果说张波的理想是“风”的话。那么,各种各样的现实状况就是不同形态的“水”。勤奋的张波不断将理想与现实相融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理想猛烈则水面必不舒缓。愿画家张波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轩然大波”!
□孙文韬(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画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