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堆里寻鸡蛋
2015年05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温福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家庭,每家都要养草鸡,公鸡也是有的,但最多不超过两只,养公鸡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掌握时间;二是逢年过节改善生活备用。
那个年月的人们养鸡一般都是散养,鸡儿旁若无人,无所不去,家里、院里、门外、大街上甚至庄稼地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因为当时社会治安状况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丢失鸡的现象。
我家也养了十多只鸡,那时我还小,对鸡儿没有多少兴趣,但要说到草堆里寻鸡蛋,的确是件很有兴致的事情。
本来我家是有鸡窝的,正常情况下,鸡一般都会在鸡窝里生蛋,因为我家后院有一处闲置的备用房子,四间房子空空如也,有的只是堆满了用于烧火做饭的柴草(大部分是麦杆之类的软草),摞得有房檐那么高,不知从何时起,我家的“一小撮”鸡儿把下蛋的地方选择在草屋里,看来这些鸡儿还知道在哪儿下蛋舒服,既没有外界干扰,又有厚厚的草做铺垫,牲畜这东西好像也是有头脑灵性的啊!
一段时间以来,我的母亲感觉到从鸡窝里捡鸡蛋的数量远不如从前那么多了,偶尔看到鸡儿从草屋里出来伴随着鸡儿“咕哒咕哒咕咕哒”的欢叫声,母亲似乎读懂了一切,打发我到草屋里找找。因为我是小孩,身子轻,要踩着近两人高的草垛在上面晃来晃去找鸡蛋,真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小孩家在草垛上窜来窜去,把自己弄得跟草人似的,来来回回在各个墙角寻了个遍,终于在一处僻静的角落找到了一堆鸡蛋,大概有十几个吧。看来鸡儿早在这里“安营扎寨”了,把我乐得够呛,像寻到宝贝一样,母亲也乐得合不拢嘴。
要知道那年月生活艰苦,“鸡屁股当银行”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人们用鸡蛋换来的钱去买一些生活用品,甚至还能帮孩子交书钱、学费啥的。平日里家长是舍不得做个鸡蛋供家人享用的,只有在孩子生病,也包括大人,过年过节、来人来客时,母亲才会开启大柜门,把放在小圃栌(农村人用于盛小物件的家什)的鸡蛋,用手摆弄着(大概是点几个够用吧),用于当时猪肉紧张,还要用票证,而鸡蛋虽然贵重,但毕竟产自自家,因此鸡蛋就成了那个年月滋补身体、打人情、女人做月子、病人养身的主要原料。
现在农村已没有多少家庭养鸡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鸡蛋的品质远不如从前散养的鸡下的蛋好吃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