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谷内兴教寺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朝
  没去红叶谷前,我始终觉得红叶谷最值得观赏的美景是秋天的万亩红叶。但近日去游览红叶谷参观了兴教寺后我发觉,红叶谷不仅秋天层林尽染的红叶美轮美奂、耀人眼目,其始建于西汉的兴教寺亦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兴教寺俗称“朱老庵”,始建于西汉,隋唐兴盛,原有寺院数十间,僧众近百名。传说西汉末年,长安的一位高僧到此建寺并授佛教,兴教寺便成为山东境内最早引进西方佛教的寺院。后来,在京城做官的朱阁老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因遭奸臣暗算背井离乡,来到南部山区的红叶谷过起了隐居生活。为避免官兵的追杀,当地百姓便把朱阁老隐居的地方改为“朱老庵”,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这一庵字便搭救了朱阁老,从那时起,兴教寺就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朱老庵”。据说,现在红叶谷景区周围满山的红叶便是朱阁老为报答百姓的救命之恩而栽种的,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如今长成了生机勃勃的万亩红叶林。
  在观看了兴教寺的旧址后,导游员说,现在大家看到的建筑是在原有遗址上恢复起来的,右边的长廊里是明、清、民国期间的碑文记载,其中大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碑文记载了兴教寺的地理位置及规模:“殿之楹,后枕龙山,前圣水,左建伽蓝,右配僧室,不知创建何年。”可见兴教寺历史之久远。
  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西侧殿供奉的是盛唐时期高僧益净长老,他是继唐僧之后国内又一位去西天取经的僧人,也是国内第一位由水路取经的僧人,对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他是山东济南人,所以把他的塑像摆在这里。过去历史上僧众道侣修身养性,大都选择在深山幽静之处,有山有水,远离尘世,而饮水便成了他们生存的第一个条件,于是他们选择在常年泉涌的圣水泉旁居住。
  这时我才注意到,寺内西南侧正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圣水泉。圣水泉泉眼来自山崖一自然洞穴内,长年涌流不息,久旱不涸,丰水年最大涌流量达每日近千立方。由于这里的地理结构属寒武纪砂砾岩,也就是常说的麦饭石和木鱼石,因此水质清凉甘美,含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对健康大有益处。
  站在圣水泉边,在盈耳的泉声中,我仿佛感受到经声佛号幽远的意味,仿佛从久远的过去慢慢传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