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款睡大觉”根在部门利益化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谭浩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会议认为,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
  财政资金“睡大觉”,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特别是以专项资金名义出现的资金,更是成为了部门可以随意支配的资源,成为部门争权夺利的工具。
  虽然造成财政资金“睡大觉”的原因很多,如预算的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度执行不严、评价标准不统一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部门成为了一个个的权力中心和利益团体,从而不顾一切地扩大本部门的权力、追求本部门的利益。自然,也就会把争取和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增加可支配的资金资源等作为实现部门权力化的最重要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自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财政总量的不断提升,有关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就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财政收入增速放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每到年底,仍然出现比较严重的突击花钱问题,常常是,最后一个多月要花几万亿的资金。
  很显然,这也与政府部门的权力化以权力的利益化有关。因为,从表面看,这些资金确实都有正当的用途。但是,仔细分析又不难发现,所谓的正当用途,很多也是与部门的利益分不开的。对绝大多数部门来说,不管项目的建设速度如何、事业的需要如何、资金的使用进度如何,把资金先弄到部门的账下,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花不出去”的现象,造成年底结余很多、需要突击花钱的问题。
  必须承认,在舆论和公众对年底突击花钱问题的关注下,很多不该花或不该马上就花的钱,也都被部门突击花出去了。特别是各种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比较多的部门,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造成的浪费也更加明显。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年底财政求部门花钱的现象,也决不在个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的特征,说明了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碎片化”的严重性。
  所以,要解决财政资金“睡大觉”的问题,除加大高度和集中力度、加强预算管理、清理转移支付、整合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资金等之外,更要注意治本之策,那就是解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问题,解决各个部门都在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将部门的权力关进笼子,将部门的利益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不让部门有太多的随意支配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权力,而是一切按照法治化要求,避免责任和权利不协调,避免政府权力也被“碎片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