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不适用竞技体育培养模式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关链接 
  对于校园足球,国际足联持证经纪人邢健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的一点是校园足球并非竞技体育,不适合沿用传统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
  邢健认为,国内对于校园足球的认识要纠正过来,“有一个事例让我印象深刻,某小学足球队失利后,教练打了孩子两个耳光,让对方球队的外教瞠目结舌。”邢健说,校园足球特别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应该先让孩子们从这项运动中感受到快乐,继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才会更加专注。“如果这样通过打骂来教足球的话,就是把穆里尼奥请来当教练也没用。”
  “我曾经走访过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日本的校园足球在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邢健说,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校园足球,现在活跃在国际足坛的日本球员基本都是出租校园足球培养体系。推行中,日本的教育、体育部门与专业的体育公司合作,让退役和半退役的球员到学校里当老师。同时,建立校园足球输送体系,严格审核经纪公司与经纪人,保障培训输送过程的可靠性。
  “这样一来,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们兴趣,到小学时则由退役球员帮孩子们打牢基础,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让有潜力的球员去欧洲接受更专业的培训,还可以融入欧洲的足球氛围。”邢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