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线高架施工,有个全国第一
一路清水混凝土浇筑,原汁原味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过去20多天,前大彦站打响头炮后,R1线试验段的园博园站以及三站之间的两个区间,都已经开工。作为高架线的一部分,地铁的车厢是怎样被架在路面之上运行的?试验段三站需要多少墩柱才能支撑?高架站的施工难点和亮点是什么?地下站施工,隧道怎么挖呢?地铁的基础设施都完工后,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铁了呢……记者对此做了深入了解。
  本报记者 喻雯 
施工会不会影响地下管线? 设计时就考虑了管线迁移
  虽然是高架施工,但是也得在地下打桩,不少市民担心施工时正常交通会不会受到影响?地下管线如何避免施工影响?
  记者了解到,地铁正式开工前,要准备一块满足施工需求的场地。开挖前,需要处理影响施工的建筑、绿化和管线等。像施工范围内的绿色植物,需要进行迁移,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恢复。此外,地下埋藏了错综复杂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管道等,在施工前就已经做好了保护或者迁改。
  “有了施工场地后,我们开来了很多机器,准备施工。”业内人士说,在线路设计时,每个标段的设计单位都会结合线路的具体情况作出“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方案。,施工打桩前,要对地下的供水、供暖等各种管线做详细勘察,有需要挪移的就要挪移,如果与施工冲突会被切断的都要事先做好改移,避免施工时管线碰撞。当地铁车站的主体建成后,就可以恢复管线和道路了。

地铁车厢怎么被架起来的? 试验段需要196个墩柱支撑
  R1线并非完全走的是地下,R1线试验段的三站都是高架。
  轨道交通的高架与高架桥类似,在桥面以下作为支撑的大立柱叫墩柱,直径为2.2—2.4米,高度在8米至18.5米不等。像试验段5.78公里,需要196个墩柱。在墩柱和车厢中间,还要建圆柱宝石形盖梁和预制的U形梁来连接。有了这两个重要的“梁”,地铁就可以在桥面上开跑了
  地面上可以看到的是“T”形的墩柱加U形梁,其实支撑起它们,地下还有很多牢靠的基础工作要做。其中,桩基是重中之重的基本功,像是一根墩柱需要四根或六根桩基来做支撑,支撑起这些墩柱需要1119个桩基。打好桩基后,需要承台来连接起墩柱。截至8月初,试验段已经累计浇桩22根,其中池东至前大彦区间浇桩3根、前大彦站浇桩16根、前大彦至园博园区间浇桩3根。
清水混凝土工艺好在哪? 后期维护改造成本很低
  尽管这次开工建设的试验段只有三站两区间,但是它们和整条线路高架部分的建设工序是一样的,包括了桩基、承台、墩柱、U形梁吊装、站点清水混凝土施工等重要的工程节点,总工期480天,没有特殊情况,这个总工期不会变。
  “由于采取高架方式,目前主要的难点是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问题。”业内人士介绍,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它一次浇注成形,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特点是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显得十分天然、庄重。这种工艺的造价与传统干挂石材的造价基本持平,但其寿命可达100年左右,后期维修维护和改造成本很低。不仅试验段,整个R1线高架车站都将采取这种工艺,追求一种“原汁原味”的效果。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条在高架车站规模化采用清水混凝土的轨道交通线。
地下施工有啥“神器”? 盾构机就像“钢铁蚯蚓”
  地下施工是怎样的过程?会不会影响道路交通呢?一名参与多个地铁项目建设的业内人士说,地下施工用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机器,它的名字叫盾构机。盾构机就像一条“钢铁蚯蚓”,它经过的地方,一条长长的隧道就建成了。
  盾构机安装了高精度的测量系统,操作人员可及时调整掘进状态,使盾构机沿着正确的方向掘进。盾构机在地下挖掘时,经常会冒出一些“拦路虎”。像孤石这种又大又硬的石头,盾构机的“牙齿”啃不动它,这时就要把它挖掉或炸碎。还有更危险的情况,就是遇到地下溶洞。如果不妥善处理,盾构机会跌入溶洞,造成严重事故。地下还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如上软下硬地层、花岗岩残积土、煤层瓦斯。该人士说,盾构施工时,除了要解决地下的难题,还要保护地面上的建筑。
基础设施完工后干啥? 2018年实现“洞通”“轨通”
  地铁的基础设施都完工后,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铁了呢?
  业内人士介绍,基础设施都建完了还要装修车站、安装机电设备、系统联调、验收和试运行。列车不能一直跑,它也需要休息和养护,还要给它建一个“家”——车辆段。地铁控制指挥中心保证地铁安全、准点、快捷、舒适运行。从开始建造一直到开通之后,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地铁保护,防止其他工程建设影响地铁。
  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进程中,离不开“洞通”、“轨通”这些关键词。所谓“洞通”,简单来说就是隧道贯通,这也是轨交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性目标。而“轨通”则分为“短轨通”和“长轨通”,“短轨通”是指轨排完成铺设,初步形成连续轨道,“长轨通”则是指把钢轨进行无缝焊接,使其具备“跑车”条件,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通”。根据计划,2018年6月全线“洞通”,2018年12月,全线“轨通”。2019年是安装调试年,供电、接触网安装、机电设备、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将密集展开;2020年则是开通运营年,在这一年,R1线预计将完成设备联调、空载试运行,直至开通试运营。
建地铁,人才哪里来? 订单培养各种专业人士
  R1线计划于2020年完工,五年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才如何培养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多数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应届毕业生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着眼于将来地铁运营的需要,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订单生培养工作,先后委托山东职业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培养订单生302人。2015年将委托范围扩大到本科院校山东交通学院,同时首次选择了省外具有丰富培养经验的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继续培养机电、通信、信号、驾驭、维修等多个专业订单生401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