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送医送温馨更送乐和
老龄化严重的老小区居家养老两个样本
2015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围在一起吃午餐。
     居家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同样,在济南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社区中,居家养老服务也在积极探索中。这种以社区为载体,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属及志愿者共同支持下的养老服务,融合了家庭亲情与邻里友情,正越来越受老人们欢迎。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张阿凤           
样本一:槐荫区裕园社区 免费送午餐,每天一对一探访敲门
  总人口50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00人左右,占总人口比例的24%,这是济南市槐荫区裕园社区的老龄化比重数据。在济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的严重老龄化社区不止裕园一个,其中尤以开放式老旧社区居多。如在历下区佛山苑社区,这一比重同样超过了20%。
  11月21日,周六晚上六点半,刘云香还在加班。“这几天太忙了,爱心服务社、日间照料中心、居委会,三个地方同时装修,需要做的事儿太多,周末也没法休息了。”刘云香是槐荫区中大街道裕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而这三个地方,几乎都是为社区里的中老年人服务的。
  据刘云香介绍,和不少开放式老社区一样,裕园社区往年也存在无物业管理、无家政服务、无代缴电话费、电费等问题,给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少不便之处。为解决此类问题,2011年,裕园社区“爱心在线”居家养老服务社成立,主要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开启了一条政府支持、群众互助的服务模式。
  刘云香说,居家养老服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80岁以上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以及60岁以上贫困、行动不便的老人。而服务社的服务人员同样是社区居民,尤以一些低龄老人为主,目前已有5个志愿服务小组30余人。服务社的项目被形象地归结为“六送”——送午餐、送医疗、送家政、送温馨、送快乐、送旅游,其中送午餐是服务社的主要任务,对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早晚餐儿女会在家,都会回来,但中午这顿却解决不了,因此服务社到中午就会给这些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如北区9号楼的张树元老人,今年已92岁高龄,经常不能按时下楼去领饭,服务社志愿者们就会上楼送饭,还叮嘱老人各处小心。
  除了送餐,服务社还提供一对一敲门服务,风雨无阻每天敲门到老人家里探访。今年6月,承担了为老人送餐、敲门服务的志愿者樊秀娟,到裕园社区7号楼李庆海老人家探望时,多次敲门无人应答。她急忙找到单元长张凤英帮忙,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老人的家人及时开门。原来老人因使用蜂窝炉不当,引起煤气中毒,已昏迷不醒,幸亏发现及时,老人得到了救治。

样本二:积成社区服务中心 建起五色档案,提供针对性服务
  上门服务的不止裕园社区,11月10日下午,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汇统社区石油大厦1号楼2单元里,已经退休的居委会主任王睿一口气从一楼爬到五楼,气也来不及喘上一口,便使劲按502室的门铃,按了十几遍,门内仍一点动静也没有,王睿着急坏了,只能敲响邻居的门急问:“502的张焕荣在不在家啊?”邻居一头雾水地说:“在吧,没听见她出去啊!”“我给她打了好几遍电话了,也没人接,会不会出什么事啊!”邻居一听也吓坏了,两人赶紧又按门铃又敲门的,过了大约十分钟,张焕荣老人才把门打开,王睿一看见张焕荣老人一把将其抱住说:“你可把我给吓死了,你电话不接门也不开的,以为你咋了呢!”张焕荣老人一听老泪瞬间流了下来:“闺女我没啥事,你不用老记挂着我,俺亲闺女都没有你这么上心啊!”
  张焕荣老人今年80多岁了,两个女儿都离着比较远,自己一个人居住,又因为身体不好,糖尿病、心脏病、肠道病等大大小小的疾病加在一起,使得张焕荣成了王睿的心头病,隔三差五地就要打几遍电话问候一下。可是因为老人的耳朵有点背,手机又不太好用,经常听不见电话响,就发生了上面这一幕。
  王睿今年51岁,退休后就加入了槐荫区积成社区服务中心,在这里担任兼职社工,继续为社区里的老人服务。作为一家公益机构,积成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了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困境老人综合养老服务项目》,与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营市街街道办事处、振兴街街道办事处合作,为辖区内的800位困境老人提供帮助。根据一定的标准,为这800位老人建立了五色档案,白色代表孤寡,蓝色代表失独,黄色代表空巢,红色代表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绿色代表贫困大病,针对不同类的老人,可以提供家政、助医、洗澡、送餐、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