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你我同行
——写在纪录片《孔子》国际版首映之际
2015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英国BBC团队加入纪录片《孔子》摄制组。
     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我们认同孔子是至圣先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了华人血脉。而他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纪录片《孔子》给了我们一个梳理的机会,通过影片发现原来圣人不只是被高高地供起来的,他就在身边——与你我同行。
本报记者 刘玮 实习生 万汶柳
  “和而不同”
成中英主创的支撑

  12月7日,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座无虚席,作为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开场影片,纪录片《孔子》吸引了中外数百名纪录片电影人前来观看。看着在场的观众都屏息凝神盯着屏幕,随着影片进入思考,你会禁不住发出疑问:儒家的中国式思维,是怎样做到让外国友人都能理解并沉醉其中的?
  《孔子》由中央电视台、大众报业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英国雄狮公司拍摄制作,中英联合拍摄的创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本片总导演闫东坦言,在创作期间双方的思想碰撞也引发了很多争执,“正是圣人的‘和而不同’给了我们启示,大家一些新的创作思路,就在一次次对撞中喷涌而出。”
  历时两年的创作过程,充满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电视从业者的水平与智慧以及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孔子》正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真实写照。
孔子是先贤
更是长辈

  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历代统治者对于孔家后人世受封爵,格外优待。孔氏家族延续80多代、拥有200多万人、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第一大家族,对于他们,孔子是先贤,更是长辈。
  孔家第七十五代孙,也是儒学研究专家的孔祥林说:“孔子在我心中是一个善良、博学、有思想的人,他有血有肉有温度,是一个长者的形象。”
  孔子思想从教导个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开始,为整个社会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基础。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孔凯蒂、英国的孔垂旭等洋面孔的孔子后裔,他们以身为孔氏后人而骄傲,也以孔子的教导为做人哲学,律己修身惠人。
中国人身上
有太多孔子的痕迹

  在富有历史底蕴的泉城济南,坐在公交车上就可以在椅背上看到《论语》,有原文,附详解。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在曲阜北东野村,四五岁的孩子就能背诵《弟子规》;在山东京博石化,他们用实用的儒家思想优待员工及其父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
  从事孔氏家谱修订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明说:“你能从中国人身上找到的优点,很多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裁马润生在观看影片后说:“孔子所在的曲阜就像西方的耶路撒冷,是中国的思想圣城。”而来自韩国KBS电视台的台长MICHAEL认为,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在韩国、在亚洲、在世界,都有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带着敬畏的心情,用近八成的篇幅为我们梳理了孔子在当今的影响,用资料连接起历史与未来。看完影片,穿越了2500多年,你是否发现,其实孔子就在身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