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重在化解企业负债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去杠杆”,很多人并不是第一次听说,因为今年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就有“加杠杆”的身影。
“经济学中的杠杆化有好几个层次的含义,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借债来扩大规模。”山东大学投资研究所所长肖洪生介绍,企业为了发展,往往会通过贷款的方式向银行借债,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了“杠杆效应”。在资本市场中,股民通过融资融券向券商等机构借款可以放大资金规模;而政府发行地方债也可视为一种加杠杆的行为。
有限的加杠杆可以放大资金或资产规模,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杠杆率过高,就需要适当控制。今年股市暴跌的一个原因就是加杠杆放大了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当这些资金成倍退出股市时,就容易引发市场恐慌。如果政府与企业的杠杆率太高,就会造成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反而拖累了发展,同时导致整个社会的金融效率持续走低。
对于中央提出的去杠杆问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总体的负债率不高,资产负债表还比较健康,但是有两个问题很突出,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二个问题是政府杠杆率结构,我们总体政府债务不高,但是地方政府债务相对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债水平在2015年第三季度已经攀升至GDP的124.5%,传统银行贷款、企业发行的债券、非标产品的快速发展共同推高了企业负债率。企业负债率升高,直接抬升了财务成本,企业本就投资意愿不足,自然会选择收缩性经营战略,这最终会导致经济下滑与就业难题。
企业负债攀升的下一步很可能会是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统性、全国性金融风险,不仅如此,企业因债务危机破产而引发的就业等问题也困扰着政府。因此去杠杆的一个重点便是化解企业债务,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限制对其贷款、抬高发债门槛是去杠杆的主要方式。
本报记者 张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