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家长治霾”开方便之门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魏新丽

  因雾霾严重,在省城的一些学校里,不少学生家长主动出资,为教室装备空气净化器、防雾霾纱窗等防霾设备。对此,多数校方态度保守,表示不支持也不干预,也有的表示反对,担心引发班级间的攀比情绪。而在笔者看来,家长“进校治霾”虽无先例,却是应对雾霾天气的无奈之举,不仅其自发行为值得鼓励,学校也应从中得到启发。
  如今,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几成常态,或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与雾霾共同生活。因此,降低它带来的伤害,应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尤其未成年人,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
  现在对于严重雾霾天气,学校给出的应对方式往往是停课。但雾霾天数在增多,三天两头停课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在教室里安装防霾设备,可以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空气,虽是权宜之计,但至少能兼顾学习和健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有人认为这种行为会引起其他班级的攀比心理,让校方不好处理,这种观点无异于因噎废食。因为新鲜空气是最基本的需求而不是奢侈品,防霾设备也不是起炫耀作用的稀罕物,学校不但不该反对,还应该全面提供帮助,在设备的安装、看管、维护等方面,开方便之门。这其中固然可能会有问题产生,如电费等,但是与学生的健康相比,这都是小事,都可以协商解决。毕竟,治霾防霾是大事,这需要各方各尽所能,给家长的好心提供便利,也是学校应有的态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