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镇宅之宝
2019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窦改林

  在我画室的显眼处,摆放的是我们军旅家庭二十年历程中积攒下来的掌中宝:军用水壶、军用挂包、军号和两枚炮弹壳。承载这些物件的是宝中之最:几个型号各异的弹药箱,它们同心协力接受新的重任——陈列展示。
  从嫁给军人的那天算起,已经二十六年了,其中搬了二十一次家,弹药箱伴随我十八个春秋。丈夫工作的变动,职务的调整,营房的扩建整改,到后来转业到地方租房住,都要经历一次次的搬家。刚结婚那几年,搬家时全部家当使用一辆吉普车一趟便能解决,三五个碗、几个放衣服的纸箱子、两套军用被褥而已。后来有了孩子,家当逐渐多起来,搬家靠纸箱已不能独立完成,便从修理所找来十多个带盖的弹药箱,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纸笔砚墨、玩具杂物等,全部分类装在箱中,带锁有盖的直接扣好,没锁的需要找一木板盖上用钉子钉好,这样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影响装车搬家,并且衣物书籍锅碗都能保存完好。几个人三下五除二整理好后便装车出发,两人架一个,浩浩荡荡,威风凛然,如英勇壮士赴前线战场输送弹药的热烈场面。
  吉普车一路颠簸,顷刻间,我伴随这些装满物品的弹药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空间。我愣在那里,一时竟不知自己身处何地。游子生活何时才能终结,情绪处于一种混乱不清的状态。在这思与物的凌乱中,唯一能够安慰我的是“军嫂”的荣耀和丈夫工作得到领导表扬的铿锵语句,这些会带我进入另一层欢愉和憧憬交织的意境。“军嫂的字眼里饱含的就是奉献,要不军功章里怎么会有我的一半”,我低语,以回应那些期待我整理、堆积高耸入顶的弹药箱。
  每次,直到把所有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物小件重新置于安稳的秩序中,我才静下心来。弹药箱除了完成辗转过程中装载搬运任务之外,它的另一个使命是储物。在住所不大的空间里,弹药箱的立脚之处往往是房子最偏僻的阴暗角落,它们会和一些杂物一同浸在幽暗中沉默着。唯一能在它们长久的寂静中激起一阵波澜的,是季节交替时我翻箱倒柜从箱中找衣服。这时会发现有雨从窗缝钻进来洒在箱体上,也会有蜘蛛和壁虎自由爬行过的痕迹。
  2015年夏天,我告别了二十二年的随军生活,告别了军营大院那一排排参天的白杨树、林间石子小路,告别了生龙活虎的训练场,与朋友同事一一惜别。我把多少年来随军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杂乱的物品一同塞入弹药箱,穿越雁门关,跨过太行山,一路向东。
  2018年5月,我终于搬进了自己拥有产权的房子里,弹药箱完成了它搬运储物的任务,转任陈列展示,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逝去的岁月中,有些事逐渐变得模糊,唯有弹药箱伴我漂泊不定的生活,在往事的记忆中是那样清晰可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