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与秦叔宝
2019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振声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以北,护城河以西,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是五龙潭泉群的主泉,与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齐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统帅。潭为长70米、宽35米的长方形池子,水深4米有余,每日涌泉量8600——43000立方米,且常年喷涌,久旱不涸。相传古人每逢大旱都要临潭祈雨,有求必灵,便认为潭底有龙保佑,于是在潭边修庙供奉(元代初年),内塑五条神龙。由此缘故,后人便将此潭称为五龙潭。
  五龙潭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故事最多的一个,其中最经典、最传奇的,是它与秦琼府邸的传说。
  秦琼(公元585--628年),字叔宝,齐州(今济南)历城人,为唐朝开国名将,追随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授封胡国公。相传秦琼功成名就回到老家济南,在今日五龙潭处(当时还是平地)修建了一处府邸。秦琼死后,他的儿孙在此居住。据说秦琼之子性同父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看不惯玄宗李隆基宠爱贵妃,荒淫无度,奸臣弄权,朝政腐败,经常约志同道合者在家聚会,抨击朝廷,针砭时弊,结果被小人告发。玄宗大怒,即刻派人前往抄家缉拿。就在官兵到达秦府的时候,突然天空电闪雷鸣,黑云压城,随着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偌大一个秦府瞬间塌陷,不见了踪影。同时一股泉水从塌陷处喷涌而出,很快就流成了一潭湖水。在场的朝廷官兵幸亏躲闪及时免于落水,却吓了个半死,一个个魂飞魄散,呆若木鸡。事后有好事者想探个明白,悄悄潜入潭底观察,却发现了一处鸟语花香十分讲究的宅院,仔细辨认进进出出的男女,原来都是秦氏的族人。
  这个故事极具传奇色彩,秦府潭底再生当然是绝无可能的事情,权当神话听吧。然而纵观其他情节,却并非是完全虚构。比如1987年开始修建五龙潭公园的时候,施工人员就从地下挖出一块上书“大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说明当年的秦府极有可能就在今日的五龙潭附近。再有五龙潭的成因是由地表塌陷而成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有人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找到许多支持其理由成立的证据。下面记录的是其中的两件,都是近年来人们亲闻亲历的事情。
  第一件发生在2002年。那一年济南因久旱少雨致使几乎所有的泉水干涸停喷,千年未歇的五龙潭也破天荒地亮起了红灯,偌大一个池子仅剩下十几平方米的一汪儿水域。为保护里面的鱼和乌龟,工作人员准备将它们安全转移,然而捕捞时却一无所获。原来乌乌压压挤成一团儿的鱼群,包括许多长达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多的大鱼,还有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重的乌龟,全都不知去向了无踪影。更神奇的是,一年以后济南地区雨量增大五龙潭恢复喷涌,那些久违了的“神物”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池潭。那时人们就怀疑,五龙潭的地下藏有暗洞,是它们提供的庇护所保护鱼鳖们渡过了难关。
  第二件发生在2004年。那年10月28日凌晨3时左右,五龙潭靠近中央的区域发生塌陷,巨大的声响震醒了周围熟睡的居民,他们都是事件的直接证人。天明后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勘测,发现塌陷处裂开了一条长约6米、宽约4米、深约3米的大口子。当时成为新闻热点,《新京报》等许多媒体都予以了报道。
  对五龙潭发生的奇特现象,专家给出的答案却非常平静,说这是地质变化的缘故,人们无须大惊小怪。根据钻探得知,五龙潭的潭底积有21.5米厚的第四纪黏土层;黏土层的下面是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的下面则是奥陶纪石灰岩。由于石灰岩长期被地下水溶蚀,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溶洞,溶洞增大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下,上面的闪长岩和黏土层便有可能发生坍塌,形成深潭。
  如此说来,五龙潭的故事尽管离奇,却不离谱。
  我们得感谢秦琼,是他与五龙潭联手,为这处千年名泉披上一件神秘外衣,吸引着史上无数文人雅士慕名前来。遗憾的是没人能够破解谜底,满意而归。
  千万不要埋怨济南人,他们没有故弄玄虚,也没卖什么关子,实在是那时的科技手段有限,没人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面对明朝诗人刘敕老先生发出“传是蛟龙宅,龙潜何处寻”的感叹,我们只能好生安慰:找不着就别找了,有龙而寻不见龙的五龙潭,岂不更有魅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