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市城值颜高业宜福幸造打:
2019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鄄城,这个一被提起,就被想到是“省尾”的省级贫困县,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滩区迁建等各项工作却是多点开花、捷报频传。
  近年来,鄄城县立足本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聚焦聚力“一年强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大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开发工作顺利推进,黄河滩区迁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长期以来,鄄城县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只有抓好项目建设,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打赢“翻身仗”。
  近年来,鄄城县立足“现代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高水平策划论证、储备一批优质高效项目,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发展优势,释放强劲动能。
  长青生物质发电项目,是鄄城重点打造的大项目之一。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7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每年还可发电2.5亿千瓦时,供热120万平米,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不仅要“精准招商”,更要“精准服务”。今年,鄄城县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向政府部门“吹哨”。在企业“吹哨”后,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能当场解决的,限定3日内给予解决或答复。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的切身感受是,政府交给我们的‘哨子’非常灵,部门反应快,服务效率高,我们在鄄城发展,找到了‘家’的感觉。”菏泽众客金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淑国介绍,今年4月,益客集团研究决定,将迁往江苏11年的集团总部再迁回山东老家,落户鄄城。
    狭窄的小巷,部分脱落的墙体,胡乱堆放着的废旧家具、废纸屑等,房檐上各色交织的电线,阴冷潮湿的房屋,这是鄄城老城区给人的印象。
  为切实改善城区居民居住条件,鄄城县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让利于民”的原则,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新启动2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拆迁近24000户。
  在全力抓好棚改工作的同时,鄄城县将回迁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目前,王建场片区、老县委政府片区、北张庄片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润百家、永尚未来城、幸福家园、阳光润昌城、金剑御景园等片区回迁安置已交房,老城区两个安置区、梦想城等安置区基本建成,部分棚改户搬入新居;啤酒小镇、金地首府、天润公馆、舜王府、领誉城等20多个小区正在加紧建设。
  为了让棚改户“搬得进、住得好”,鄄城县优先选择靠近公园、靠近学校的地段规划建设安置区,统筹安排教育、医疗、物业、绿化、商业用房等配套设施。润百家不仅建设了广场、商业一条街,而且附近华文幼儿园、县实验小学、中医院、二院等设施应有尽有,让群众搬得开心、住得舒心。
    黄河与鄄城擦肩而过,在孕育文明的同时,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近4.2万百姓被“困”在黄河滩区。这里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借钱、三年还账”成为滩区群众不想面对、不敢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面对数万群众盼望的“安居梦”,近年来,鄄城县启动黄河滩区迁建项目,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迁建村台建设和居民外迁等四大工程,向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求突破,将惠及董口镇、旧城镇、李进士堂镇、左营乡4个乡镇,共12923户、41727人。
  去年10月20日,李进士堂镇田楼村人顺顺利利、开开心心住上新房。彭效师一家四口人,在6号楼分得一套110平米的楼房。据彭效师介绍,根据政策,他家共分得迁建补助113600元,另外还有房屋拆迁费5000元、搬迁费1000元,楼房和车库一共花了不到3万元就入住了。
  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田楼村在李进士堂镇政府的帮助下,结合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村里建起了两个扶贫就业车间,并与鄄城县彦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了发制品加工项目。
  赵玉勤是村里的贫困户,80多岁的婆婆得了冠心病,每天都要吃药,小女儿还在读书,她和丈夫身体都不好。自从在车间工作后,每天都有50元的收入,“真想不到我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再也不用担心洪水,还在车间里找到了工作,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在凤凰镇酒店张村、郑营镇陈庄村等多个示范区,记者看到村庄及沿线均进行了道路硬化和绿化,修补拓宽了街道。村民庭院干净整洁、花香四溢……鄄城县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重点创建8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并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据了解,鄄城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力打造出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
  乡村美不仅美在环境上,也在“美丽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上。鄄城县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将乡村产业与扶贫产业相结合。凤凰镇酒店张行政村依托村内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整合扶贫资金,建立智能温室育苗大棚2个、恒温大棚27个,吸收了几十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鄄城县还通过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乡村“里子”。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中,全县390个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如今,村内红白理事会主办丧事所占比例达到98%,婚丧嫁娶费用明显减少,真正将“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理念植入人心。
  与此同时,鄄城县还注重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很注重以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振兴。去年我们开展了‘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共送戏下乡700余场,送电影下乡4500余场,覆盖390个行政村,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该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军说。


● 大项目激活发展新动能 ●
● 全力打造民生“暖巢” ●
● 让滩区群众有一个“稳稳的家” ●
● 让乡村“颜值”高“气质”好 ●

  文/本报通讯员 丁秋松 房正
片/本报通讯员 张海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