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闹矛盾,英国为何要往坑里跳
2019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突然出了“岔子”,英国一下子高调登上对抗伊朗的舞台,而这一切都始于本月初直布罗陀海峡水域的一次“意外”。
  7月4日,“应美国的要求”,英国海外领地直布罗陀地方当局在英国海军协助下,在直布罗陀海峡水域扣押了一艘关联伊朗、涉嫌违反欧盟禁令向叙利亚运送原油的超级油轮“格蕾丝一号”。结果,此前在伊朗问题上与欧盟立场保持一致、支持维护伊核协议的英国,一下子跳进了美国挖的“坑”里,站到了伊朗的对立面。
  伊朗的反制很快到来。7月19日,伊朗海军在波斯湾水域扣押了英国油轮“史丹纳帝国”号。伊朗几乎在同一时期还扣押了另一艘悬挂利比里亚旗帜、由英国方面运营的油轮“迈斯达尔”号,但在登船检查之后又放行了。而在这之前,还有一艘英国油轮差点被伊朗扣押,只是因为英国派驻海湾地区的“蒙特罗斯”号护卫舰及时赶到解围,才躲过一劫。
  这件事暴露出英国的尴尬处境和能力短板。最大的尴尬莫过于英国出于“特殊关系”出手帮美国的忙,却令自己陷入与伊朗的正面外交冲突之中,美国反倒成了在一旁看热闹的人。
  另一个尴尬则是英国再一次暴露出自己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海上力量的衰落。互扣油轮事件发生后,英国外交、国防高官多次对伊朗强硬表态,甚至传出可能向海湾派遣核潜艇保护油轮的消息。但事实上,帮助己方油轮躲过伊朗扣押的“蒙特罗斯”号护卫舰,是英国目前派驻海湾水域的唯一一艘海上军舰,在伊朗扣押“史丹纳帝国”号油轮时,“蒙特罗斯”号护卫舰因为距离太远而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无线电给油轮“打气”,警告伊朗不要妨碍英方油轮的要求也被对方无视。
  这恰恰是当前英国最大的短板——心有余而力不足。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结束以来,英国海军舰艇数量从80艘下降至50艘,主力战舰减少得尤其明显,还有10艘缺乏维修。虽然近年来英国海上力量开始更新换代,但受制于有限的防务预算,进展缓慢,一波三折。
  加上过去三年来,英国政府和民众被“脱欧”拖得疲惫不堪,而英伊互扣油轮事件恰恰发生在英国首相更迭期间。对于卸任前夕的特雷莎·梅政府来说,不能在任期最后时刻给人留下对外软弱的印象,遂以强硬回应伊朗的强硬。
  类似强撑着的强硬姿态,是英国“脱欧”期间一以贯之的外交标签。在此之前,针对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英国怒怼俄罗斯并号召美国和欧洲国家掀起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风潮;就在7月初扣押关联伊朗油轮的同时,英国还向波罗的海俄罗斯家门口派出百年来最大规模舰队,主导了一场9国参与的“波罗的海保护者”联合军演……
  反观美国则聪明得多,虽然近期不断向中东地区增派海陆空兵力,但面对伊朗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强硬如特朗普也不得不在最后一刻叫停军事报复计划。美国与伊朗角力尚且谨慎行事,更何况英国。
  对此,英国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英国皇家海军前第一海务大臣兼参谋长艾伦·韦斯特就警告说,对伊朗动武将引发灾难,而且“我们武装力量的能力还远不能自主采取行动”。英国国防部国务大臣托比亚斯·埃尔伍德说得更直接:英国皇家海军规模太小,不能胜任全球角色。
  从当前事态发展来看,与其说英国跳进了美国挖的“坑”,不如说是中了美国的“圈套”。一直以来,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与英国、法国和德国代表的欧洲的立场一直存在分歧,尤其是在伊核协议存废问题上,而这种矛盾与美欧贸易摩擦等问题一道,不断撕裂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这种局面显然不利于美国借助盟国力量维护全球利益。鉴于此,美国需要通过“突发事件”来改变自己因伊朗问题而在西方朋友圈里的孤立处境,分化欧洲盟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而在这期间,欧盟正逢领导层换届,法德忙于私下交易平衡,忙于换首相、铁了心要在10月底“脱欧”的英国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不二之选。
  不管怎么说,英国已然掉“坑”里了。在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坐拥“主场优势”,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国接下来该如何给自己解围,成为摆在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面前的一大棘手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