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是怎样炼成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发展侧记
2019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媛媛 通讯员 张立敏 侯筱坤

  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高危孕产妇逐渐增多,高危新生儿亦随之增多。对危重症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的救治工作,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18年底,山东省卫健委评选出了首批山东省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其中,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共7家,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名列其中。这是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山东省内学科地位和专科能力的体现,是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儿救治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
  近日,记者走进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探究其19年来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追寻其如何凭借诊疗实力和高尚医德获得百姓的信赖和政府的认可。

  凭信念,新生儿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兼新生儿科主任的张成元教授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极富年代感的牌匾,这幅牌匾是19年前一个名叫小龙的患儿的家长送来的。19年过去了,科室数次搬迁,但张成元一直将它珍藏至今。“赠新生儿科:高尚医德、千古留名”,如今再读一遍匾上的这一行字,张成元感慨万千: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危在旦夕的早产儿,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而当年条件简陋的新生儿科如今也发展成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时光追溯到19年前——随着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的逐步发展,在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新生儿的数量越来越多,新生儿科学科发展迫在眉睫。2000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新生儿科,这是潍坊各大医院唯一一家以收治新生儿为主的科室。张成元临危受命,然而,他的家底儿却少得可怜:三间房屋不足100平方米,五六台暖箱是仅有的大型设备……
  筚路蓝缕山一程,逆水行舟水一程。简陋的新生儿科就这样起步了,并很快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儿。这个患儿就是上文提到的小龙。小龙出生胎龄只有28周,出生时体重仅有1200g。被当年的媒体称之为“袖珍婴儿”。小龙出生后呼吸状态极不稳定,呼吸窘迫、呼吸暂停时有发生。在当时的诊疗条件下,整个潍坊地区都没有一台新生儿专用的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也没有肺泡表面活性剂。
  没有设备怎么办?这没有难倒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大家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经鼻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的原理,自己动手制造了一台简易CPAP,结合新生儿复苏气囊,帮小龙渡过了初生几天内的呼吸窘迫关口。极早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小龙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新生儿科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监护,一发现小龙呼吸暂停,就给予按摩刺激以缓解,慢慢小龙的呼吸平稳了。接下来,循坏、黄疸、血糖维持、感染……小龙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呵护下一关一关地闯了过来。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呵护与治疗,小龙顺利出院了。
  小龙出院后的前几年,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都要到小龙家“家访”,他们欣慰地发现小龙并不比其他孩子差。此后,新生儿科一直关注着小龙的成长,2017年,与新生儿科“同龄”的小龙成长为一名175cm高的帅帅的大学生。
  小龙和新生儿科的机缘故事,见证了新生儿科的发展。2004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潍坊市率先应用新生儿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填补了潍坊市无新生儿专用呼吸机的空白。如今,当年新生儿科使用过的早产婴儿培养箱、吸痰器等设备已经进行了数次更新换代,目前,新生儿科拥有长颈鹿保暖箱等高端保暖箱80余台,新生儿呼吸机30余台,亚低温治疗仪1台,期间经过4次搬迁扩展,至2017年1月,新生儿科扩建为两层,房屋面积达2200平方米,开放床位共计120张。新生儿科医护队伍已经发展壮大为百人团队,年门诊人数2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4000人次,其中孕周25~34周的早产儿2300余例,成功救治的早产儿最小胎龄25周,最低体重680克,创潍坊市最好水平。2009年抢救成功第一例五胞胎,其中最低体重900克。
凭实力,为数万家庭重新点燃希望
  在这里,每一个小生命,都维系着一个家庭沉甸甸的期望。一个个羸弱的小生命和家长们焦灼的目光,督促着张成元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2006年11月,潍坊市卫生局(原)授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为“全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及“潍坊市危重新生儿、婴幼儿抢救中心”,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小儿外科、儿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强强联合,互为支撑,一路披荆斩棘,为潍坊妇儿筑起了一道道健康安全的屏障。
  2016年12月20日凌晨,滨海区一位婚后10多年不孕、孕35周的高龄孕妇,因胎儿先天性膈疝、胎儿宫内窘迫必须立即终止妊娠,此种情况下孩子死亡率极高,必须在出生后第一时间内给予呼吸循环支持,以防止出现纵膈移位、呼吸困难造成生命危险。接到当地医院的求救电话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即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同时组织新生儿组、医技组、外科组完善必需的术前准备。当患儿剖宫产出生,在第一声啼哭之前即进行了气管插管、移动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转运回医院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给予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医技组迅速完善床旁X线、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先天性膈疝位置,发现并存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基础差,抢救组应用NO吸入减轻肺动脉高压。经过一天的积极努力,12月21日凌晨3时,患儿的呼吸状态、血压达到了手术的基本要求,外科组立即给予了膈疝修补术,2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1周后撤离呼吸机,2周治愈出院。出院当天,患儿的爷爷走进医生办公室,深鞠一躬,老泪纵横:“谢谢你们,为我们保住了一个完整的家!”。
  19年来,张成元带领他的团队锐意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和提高,大力提升设备、人员等软硬件建设水平,危急重症新生儿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目前开展的多种呼吸支持技术、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PICC置管术、脑功能监测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早产儿管理及支持护理、密闭式吸痰技术、重度窒息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多项技术,均属国内先进诊疗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等方面更是达国内先进水平。护理团队开展的业内领先的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术、脐静脉置管,用一根细细的穿刺管缓解了低出生体重儿反复穿刺的难题,为成功救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实力和胆识,铸造了这支精锐的医护团队,死神面前,他们一次次冷静地拨开层层迷障,紧紧抓住生的希望。小航航(化名)是“二孩时代”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母亲怀他时,他的姐姐已经结婚,他和双胞胎弟弟在49岁的母亲腹中只待了27周零1天,于2017年3月25日迫不及待地降生了。0.7kg的弟弟因为重度窒息,家人不得不放弃治疗。小航航出生时体重0.95Kg,也没有自主呼吸,心率80次/分左右,皮肤苍白,四肢松软,经过抢救,皮肤颜色转红润,心率140次/分,但仍自主呼吸弱,四肢松软,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继续治疗。极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低蛋白血症等等,身兼13种病症的小航航,在漫长的救治过程中病情反反复复,长时间的煎熬,家人心力交瘁,极度绝望,曾三次想放弃治疗,抱走孩子。张成元团队客观综合分析评估,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小航航康复仍有希望,多次耐心向家长解释沟通,劝说家长树立信心。经过50多天的治疗,小航航终于康复出院。在小航航一岁生日的时候,一家人带着他来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看望张伯伯和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一到这个曾经绝望和希望交织的地方,妈妈涕泪交加:“宝贝,你福大命大来到了这个医院,你这条命就是这里的医生护士给的!”
  凭仁爱,呵护每一个患儿的成长
  医者之爱,不仅需要与死神PK的精湛医术,更需要一颗生命至上的善良和责任。十几年来,新生儿科在张成元的带领下重视人文环境建设,用爱呵护每一个患儿的成长。
  2017年护士节期间,一篇《30多位“妈妈”记录的一本成长日记》引爆潍坊市民的朋友圈,文章记录的正是发生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感人故事。
  2017年1月24日,一位特殊的早产儿——灿灿由外院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灿灿的母亲胡女士怀孕10次才生出灿灿这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个女儿弥足珍贵。家住四川的胡女士曾先后辗转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只为保住腹中的这个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已竭尽所能。27+6周的灿灿,出生时体重仅有0.73Kg,转院当天就面临着肺发育不成熟、呼吸衰竭、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诸多严重问题,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将这个孩子视如己出,精心救治、悉心呵护。在全力照顾的同时,新生儿科的护士们自发地为灿灿写了一本成长日记,无论白班还是夜班,只要参与过护理灿灿的护士都会在日记中以孩子的口吻记录她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近三个月的治疗情况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灿灿在新生儿科一共住院97天,纠正胎龄41+5周,体重也增加到2.38Kg。2017年5月2日,灿灿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的这一天,护士们拿出了她们记录了三个月近3万字的147篇日记,翻看着这些日记,送别康复的灿灿,所有的医护人员泪流满面。
  灿灿的母亲胡女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全家人都非常高兴,马上就要回家了。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感谢!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亲人般的照顾、关爱,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不仅医术高明,还是爱心医院,真的太感谢大家了!我会永远记住这儿的一切,我爱潍坊的一切!”。出院之后,医患双方依旧保持着联系,对小灿灿的喂养、生长发育等事项给予悉心指导,从家人发来的视频中看到,小灿灿健康、活泼、可爱,这一家子终于挺过了难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灿灿”并不是唯一,只是其中之一,在这里,一个又一个“灿灿”的故事延续着,一个又一个的希望重新点燃,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从绝境迈向新生。在新生儿科办公室的墙上,层层叠叠的锦旗挂满了墙壁,这是在医患携手跨过一道道生死关口的战斗中,医患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的医患情、战友情!
凭责任,提高潍坊新生儿救治整体实力
  作为潍坊市成立最早的新生儿科,从建立之初,它的目光就不仅仅限定在本科室及潍坊市区,而是整个潍坊地区乃至潍坊地区周边所有需要救治的新生儿。
从成立的第二年起,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就开始在全市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转运范围包括潍坊各县市区医院,以及青岛、日照、烟台等地区。十几年来,行程百万里,目前已形成了包含新生儿急救初诊、现场救治、转运、反馈及培训的完整网络系统,转运车辆也数次更新换代,目前的新生儿专用转运车辆(移动NICU),配有呼吸机、暖箱、输液泵、监护仪及病情信息及时传回和会诊等系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转运过程中的救治工作。年外院转诊危重患儿600余例,转运成功率达100%,将危重新生儿的风险关口前移,铺设了一条条危重患儿生命线。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潍坊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深知第一时间的抢救对于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性,深知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对于全市妇幼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他们详细制定了早产儿精细化管理策略,联合、指导下级医院进行同质化管理。十几年来,张成元频频到基层助产机构进行会诊、授课、现场指导,目前潍坊市二级医疗机构已全部建立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效推动了县市区新生儿救治工作,潍坊市新生儿救治整体实力走到了全省前列。
  作为潍坊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主任委员,张成元承担多项省级以及市级科研项目,并且与国内知名医学中心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承担多项省级以及市级科研项目,并且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调查等研究。多次举办全国培训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早产儿管理培训班”、“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学习班”、“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班”等,搭建领域内学术交流平台,紧跟业内发展动态,大力了提升新生儿队伍整体技术水平。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数万新生和希望,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张成元先后荣获“全国感动患者人物”、“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一批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资深名医”、“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重症分会新生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成员”、“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市医学会新生儿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生儿医护团队作为守护新生的坚强后盾,被命名为“工人先锋号”、“两好一满意”活动“服务品牌“和“示范集体”、“最美医疗团队”,被省卫建委授予首批“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被省医务工会授予“张成元创新工作室”。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人类的未来。佑护新生的大责和大爱,激励着这支铁打的医护团队日夜奋战、砥砺前行。“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这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鞭策,他们勇敢地扛起这份重任和担当,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用仁心仁术守护新生,守护希望,守护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