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齐鲁]
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2019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汶上县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图为水明楼(1964年摄)
  扫描二维码,下载齐鲁壹点,关注青未了频道,查看人文齐鲁优秀作品,可进行投稿,参与作品评论交流。
     □高德刚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的起源从春秋时期开始,据司马迁在《史记》的《河渠书》中记载,楚国是春秋时期开凿运河最早的诸侯国。真正成为全国划一的水道交通网,还是隋朝举全国之力开凿的时候。
  到了宋代,隋唐大运河一度淤塞严重。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以后,由于粮食生产和生活用品需由南方调运,开凿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势在必行。1275年,元丞相伯颜和都水郭守敬沿江淮至大都访问查勘,决定把隋唐时弓形南北大运河改为直线,不再绕道河南,直接从淮北穿过山东,进入华北平原到大都。确定实现大运河的取直,就要开通山东境内泗水至御河300多公里的河道,以及通州至大都50公里的水上通道,也就是新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
  1283年,元朝兵部尚书李粤鲁赤等开济州河。这条运河的线路是沿山东丘陵的西部,从济宁至东平的安民山,沟通了泗水与大清河。这样,济宁以南通过泗水河道可抵徐州,北边有了济州河,可达大清河边上的安山。1289年开会通河,南起安山,北至临清,为了解决地形差带来的水位平衡问题,河段中建木闸多处。会通河、济州河开辟成功,使运道取直,比隋代南北运道缩短700公里,避免了中途盘驳之劳,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了解决北京至通州这一段的水道问题,都水监郭守敬建议开通惠河。通惠河建成后,北起元大都,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全部沟通,至此,江南的漕粮可以经江南运河、扬州运河、济州河、会通河,再经临清入御河至天津,沿通惠河至大都。这样一来,元代的运河起到了通漕运和交通南北的作用,通过运河把江南丰富的物资运到都城。元代的南北大运河是一次革命性的重大改变,奠定了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
  由于元末明初黄河多次泛滥侵袭运道,元代开挖的济州河和会通河都已淤废,明初只能采用海陆联运的方式运输漕粮,同时在北京建造皇宫所需的高档砖瓦和珍稀木材也需要运输,因此重开贯穿南北的内河漕运迫在眉睫。明成祖朱棣决定重开会通河,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调集十四万民夫,主持全面疏浚大运河,重点放在山东的会通河段。
  当时汶上县的一位叫白英的老人献策,建议把分水点设在南旺镇的“水脊”处;在宁阳以北改建堽城坝阻止汶水入洸,在坎河以西筑戴村坝阻止汶水北支入海,开小汶河引汶河水至南旺,在南旺建分水枢纽,南北分水济运。同时,在元运河的基础上于南旺镇两侧修建一系列水闸,节制水量,分段平衡水位。并利用南旺的地形,将附近的洼地修筑围堤,成为“水柜”,接纳山泉和汛期洪水,旱则以“水柜”之水济运。
  宋礼采纳了白英的建议,在堽城、戴村筑坝,水到南旺后南北分流,三分往南,七分往北,当地老百姓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新开凿和疏浚的会通河深一丈三尺,底宽三丈二尺,南北航运畅通,首创于元代的南北京杭大运河得以全线畅通,真正实现全线通航。
  运河的畅通,“船舶往来,商旅辐辏”,铸就运河山东段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台儿庄成为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在德州,因建造漕仓而选址运河东岸兴建的卫城,商贾往来,帆樯云集,百货荟萃,是重要的商品交换集散地。临清“东控齐青,北临燕赵”,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也是繁盛的商业中心。东昌府因运河而兴,成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运河九大商埠之一。济宁南达徐沛,北接汶泗,直通京畿,为南北运输要地,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有“江北小苏州”之称,清代的济宁是“丰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
  因河兴商,因河兴市,运河的畅通使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等地达到了文化空前发达、市场繁荣的鼎盛时期,从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末,由于黄河下游日渐淤塞,改道决口频频发生。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北流,夺大清河入海,导致大运河被拦腰冲断,河水被裹挟入海。从此,运河难以全程通航,后来由于中国逐步被帝国主义侵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根本无暇也无力重修运河,运河迅速衰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废粮改银,运河因此废弃,黄河以北的大运河逐渐湮没。
  进入新世纪,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给古老的大运河山东段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通航已达东平湖,较之前增加里程60.5公里。一直以来因南四湖干旱缺水造成断航事件时有发生,南水北调通水后大大改变了这一情况,由于调水输水维持了湖泊、河道水位稳定,给航运的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可有效避免断航带来的损失。
  山东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省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山东在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着手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串起散落的历史文化遗存。目前,已经打造出汶上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古城、德州南运河段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